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优势 >> 网红放弃月薪一万的公司,而选择入职月薪5
在一档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有一位特别的求职者,她在新浪微博,有几个百万大号,她面试的岗位是新媒体总监,月薪到1万之间。估计有不少人会犯嘀咕了,一个这么好条件的求职者,拥有这么好资源和经验为啥要这么少的工资呢?
在参与节目的时候,他透露接商业广告,随随便便都能上千元。
到最后企业留灯面试者选择的环节,只剩下两家公司的老板,一家公司给出一个月,另外一家公司给出1万一个月,结果求职者选择了一个月的公司。原因是这家公司拥有着求职者想要的资源,出工资的公司老板也愿意帮助她,一起共同经营他的账号。
其实这位求职者很精明,他选择了是有目的性的。因为他在一个月的公司,能够帮助她获得前途发展,并且她所拥有的账号也能获得公司的帮助。
并且我们来揭晓她为什么提出这么少工资的缘由,是因为他想用降低工资的方式,降低身段,来让自己想要去的公司去选择他,因为她够便宜,招聘成本低,她才容易获得应聘机会。求职者并不是傻,她的诉求就是前途,而不是公司当前开的工资。
相信现在不少的人选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选择工资高的,要不然就选择福利待遇好的,总之一句话就是谁给钱多,我就去哪家公司。
这也不可厚非,毕竟职场是来求财的,不是处朋友的。是我们职场人最容易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与公司合作成长,而不是选择用打工者的身份。
以打工者自居的职场人,他们对于公司的态度就是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干多少事情,我只要尽力完成就好了。但是拥有合作成长的员工,他们会注重个人成长和公司的发展,携手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
比如,马云最初创业的时候,手头紧没多少钱。他就向员工借钱维持公司运营。假如换是现在的话,敢跟员工借钱,估计明天全公司的人都跑光了。当时阿里巴巴的员工借钱给马云,现在都已经成为身价上亿的富翁。
当时,员工能够借钱给马云创业的原因,是相信马云能够带他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创事业,也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
职业发展和公司发展一致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够让自己的技能在公司获得较大的发挥,形成倍数增长。
那我们应该如何让技能倍数增长呢?
第一步、技能加法原理使个人增值
技能加法原理:通过叠加技能,使我们能够完成高难度的工作。技能是能够让我们在公司立足的工具。比如公司里的设计师,他的技能就是帮助公司包装产品,以此促使更多的人去购买商品。
实际职场中,一个职场人不仅仅只是拥有一种技能,可能是多种技能混合一身,来完成企业目标。就像我们普通销售员,他所拥有技能就是让用户快速达成交易。而当销售员业绩很优异的时候,公司把它升任管理者,此时的他需要用技能A销售和技能B管理去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通过技能加法来完成公司任务。
当你从事接触基础岗位的时候,你只是需要用技能A,就能胜任基础工作。而你将来要从事更加难度高工作的时候,不仅仅是运用到技能A,还需要动用技能B,甚至会是加各种技能。
在某些企业的运营总监,他们所要运用的技能会比较复杂。运营总监要会技能:运营+策划+管理+谈判+成本管理。在多种技能叠加情况下他们才能适应这个工作岗位。
在多种技能叠加的同时,也需要发掘主技能,主技能是能够让我们在企业工作的基础。
比如,设计师的主技能就是设计产品海报,才能够为公司提供价值的能力。
但是我们在职场中,想要完成达成更高的目标,我们就得学会运用各种技能来完成任务,而不仅仅只是依靠一种技能。
所以我们就得找到主技能,把主技能当做一个圆心,发展出辅助技能,从而就任更高层级的工作。
第二步、找到主技能进行升级
首先我们得把主技能比作是一个圆心,在这个圆心里,我们需要进行发展,就得辨别变量是什么,变量就是我们面临的大环境,我们需要根据变量进行自我调整,而常量就是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主技能。
比如木匠在以前是吃香的职业,不管是谁都需要木匠用工具来刨家具,而现在伴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发达,木匠已经不吃香了。有了工厂后,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从而改变我们的主技能。
我们可以按照三种方式对主技能进行发展升级。
第一种,正向发展,技能和外部环境相等进步升级。
比如我们面临行业环境或者公司环境好的时候,我们的技能是能够正向发展,用雷军的一句话来阐述,风口来了猪都会飞上天。在这时候,你的技能就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能够让你做到一个不错的岗位和获得不错的发展。前几年区块链做得很红火的时候,有不少人都去了区块链相关公司做技术,现在赚得盆满钵满的。
常量:个人技能
变量:外部环境趋势好
总结:环境趋势好大于个人技能等于正向发展
相反你面临行业或者公司的环境极差的时候,你的技能属于负面发展,经验和技能只会变得越来越差。比如知识付费在前几年前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听书稿卖到火爆,只要你会写听书稿就能赚到钱,到现在听书市场变得萎靡不振,此时你写听书稿的技能也就正在贬值,写了稿件没人收,或者有人收稿件,你就得比稿,一本书,就得几十个人争一个名额。写听书的技能就成了负增长。
常量:写听书稿的技能
变量:外部环境趋势差
总结:环境趋势小于个人技能等于负发展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思考是否转变方向,去找新的工作环境或者新的行业。
第二种、技能改造升级。
在旧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删除,从而适应公司的工作。当你的技能无法承受住公司给与的工作的时候,你的技能就得进行加分运算,要学新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比如,你的岗位是公司里的文案,公司突然给你安排任务,就是给公司的产品写视频文案,凸显产品的卖点,结果你写的文案不符合视频文案,那就得从你写文案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改造,你需要学习视频文案的写法,从而使你的文案能够符合视频文案的要求。
常量:文案技能
变量:公司赋予新任务,撰写视频文案
总结:常量小于变量,常量就得需要进行加强升级,匹配得上变量。
第三种、技能转换方向。对于任何技能来说,只有适合你,做事才能够事倍功半。就像有些人就不喜欢做会计的工作,但是他偏偏要从事会计这个岗位。
这时候,我们就得停止方向,从而掉头转向。
这时候我们不能死守主技能,从而转向自己喜欢的技能,放弃原有技能。比如你在工作中不喜欢会计这个工作,但是,当前会计是维持自我生存的工具。这时候,你可以在业余时间多学一门你喜欢的技能,给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主技能升级的三种方式,第一、正向发展、第二、技能改造,第三、技能转换方向。
第三步、杠杆原理撬动公司高速增长
杠杆原理相比有不少人都听过一句名人名言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小的支点来完成大大的梦想。
职场的杠杆原理:员工通过公司,撬动就是外部资源,赚取更多的钱。
推动杠杆的动力就是员工的技能,经验越资深,就能撬动更多的资源。比如,一个从事多年的策划,他运筹帷幄百万的项目,而新策划对于策划流程不熟悉,刚开始就只能从策划执行做起,做最基础辅助的工作。
杠杆的支点就是公司,这个支点就是公司能够给我们提供可调控的资源。对于杠杆支点有高有低,大公司的支点相对于小公司而言会比较高了。因为大公司拥有着不错的资源配置,他们能够做成很大的事情。
比如,品牌方的运营和某个地方的零售商运营,他们公司的支点就是不一样。就像做一场活动策划,品牌方可以拿上百万去砸,并且背后有很多部门的同事来支持品牌方做策划活动。
而一个普通零售商的运营,就只有一个人做运营,做一场活动也就几千块的预算,他们所执行出来效果肯定会弱于百万策划,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他们做出来效果肯定会有差距。
杠杆最终目的就是撬动最大化的利益。当我们能够撬动万的价值,我们就能拿到万的价值,相反你不能撬动万的价值,那就是说明你的杠杆或者是支点,不匹配当前的价值,那就得换目标,换方向。
杠杆原理就是员工为动能,以公司规模为支点,去撬动外部利益。
职场人运用技能撬动公司利润
我们可以按照三步骤进行职场发展:
第一步骤,个人想要获得发展就能进行技能叠加,一个人要掌握多种技能,拥有更多的能力。
第二步骤,对主技能进行升级改造,以此主技能够达成更好的发展。
第三步骤,我们要把技能为推动力,以公司为支点,在此基础上撬动外部资源,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