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19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金融变革

发布时间:2022/6/22 14:27:02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1582.html

DEFI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Finance)的简称。

本篇是知识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区块链起伏较大、韭菜们认知有限

这篇文章很长(没有废话的长),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最新的赚钱方法请耐心看下去,因为这篇文章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你是区块链的老玩家上面的图标你肯定都认识,认识全部的请评论区Q1!(恭喜你认知超过90%的人)

其实无论是问“DEFI是什么”也好,问“区块链是什么”也好,一大半都只是想知道该怎么赚钱?关于DEFI的文章,大部分都不接地气,要不然从金融的角度讲,要不然从区块链的角度讲,要不然干脆就是从DEFI的角度讲。

但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来说,我们单纯地只想知道DEFI怎么挣钱?而金融这个东西,说白了目的无非就是赚钱,而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人们有“赚钱”的需求所以才应运而生的。

所以这次我们主要就来讲讲赚钱这回事?

我们来讲讲DEFI是怎么在人们想要“赚钱”的需求中产生的?

也就是DEFI赚钱背后的逻辑!

赚钱的逻辑

首先,我们知道赚钱的逻辑,或者说投资的逻辑很简单,无非就是把你的钱放到钱能生钱的地方去,你的钱放着没啥用,而外面别人消费要钱、买房要钱、企业扩大生产要钱、国家或者大企业发展要钱、保险赔偿要钱……

于是,你把钱给他们,你的钱就能生钱了。但是有的时候你不知道给谁更靠谱,也不知道给谁回报高,于是你就把钱给银行,或者给保险公司、基金经理等等……

然后,这个时候旁边还有个叫比特币的东西(年诞生对抗通货膨胀的数字货币),你发现把钱换成比特币也能生钱。为啥呢,因为比特币作为当下最有名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项目,它的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反映数字货币市场和区块链领域的繁荣程度,从这种角度,买比特币,有点像是在买区块链产业的股票。

但当你长期持有比特币或者进入这个圈子之后,你对于比特币的看法就会出现变化。原本,它似乎像股票、基金、理财式的投资品。但当你手上持有了几个比特币并不打算卖掉的时候,它就成了你在数字世界中的某种资产,你放在比特币账户里的比特币,或者是你放在交易所里的比特币的数量就固定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思考,我的钱放在银行里还会变多呢,可是变成了比特币怎么就不变了呢?在数字世界里就没人缺钱,就没有什么可以生钱的地方了吗?当然有,炒币嘛……

对于炒过币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理所当然的问题,甚至,他们都不会有上面这种疑问,“炒币还分什么币么?难道不都是找个交易所,然后哪个币涨得快买哪个么?”

也就是说,如果嫌比特币涨得慢,那么就在中心化交易所里把比特币换成别的涨得快的币,然后当涨得快的币不涨了再换回比特币。当然这个逻辑在实操中问题很大——因为加密货币价格太不稳定了,而且通常一跌大家一起跌,于是你无论换成哪个币都是跌的。可是要是换成法币的话,一般得收一笔不菲的手续费,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在虚拟世界,但是价格锚定法定货币”的货币来支持大家想要“赚钱”的这个逻辑,于是,稳定币应运而生。

稳定币

于是就出现了USDT。USDT是个叫泰达(Tether)的公司“号称”存了等量的美元,然后发行在以太坊上的1比1锚定美元的虚拟货币。USDT因此被称作“稳定币”。

当然,其实人人都知道USDT不靠谱,因为谁都不信泰达公司有这么多美元存着。但有了稳定币之后,虚拟世界钱生钱的游戏才能玩起来。今天比特币涨得好买比特币,明天XX币要上线了,肯定暴涨,买XX币,后天都不好,赶紧换成稳定币避险。所以不是USDT需要交易所的认可,而是所有的交易所都需要这么一个相对来说可以被认可的稳定币。没了稳定币,他们怎么让所有人心甘情愿的将币存进交易所?支付交易费?只不过是将交易所内的一个帐号里的数字换到另一个账号里呢?既然交易所能够不需要任何许可和牌照,没有任何监督地处理上百亿的资产,那么哪来的立场去计较泰达的问题?

因此,只要虚拟货币币价没崩,没人会去找泰达公司看看它有没有存那么多美元,各大交易所也就都假装不知道泰达公司的那些破事,认可1USDT=1美元。至于以后,反正渐渐会有新的更好的稳定币取代USDT的地位,到时候USDT的事再说。

但在虚拟世界,尤其是在DEFI的版图里,USDT却不是一个好选项。因为DEFI的基本结构是建立在一个个的智能合约基础上的,而如果其中某一环绑在USDT这样的定时炸弹身上,这样无异于是让泰达公司掌控了DEFI。而且,其实我们需要DEFI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其实也就是替代现在这些我们明知道不靠谱但是却不得不用的虚拟货币的中心化金融机构,比如稳定币USDT,比如中心化交易所。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稳定币,也就是说,一个不锚定链下资产而是锚定链上资产的稳定币。于是,DAI出现了。

DAI

DAI是由MakerDAO项目发行的,1比1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但是它锚定的方式对于深信区块链“去信任”的思想的人来说,似乎要比USDT那种“我叫泰达公司,我说我在银行里存了等量的美元”更靠谱一些。它的发行是通过一个借贷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的概念在这就不赘述了,简单说就是一个以太坊系统中的执行程序)来实现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抵押一定数量的ETH来换取和美元1:1锚定的DAI。这里,DAI采用的是超额抵押的形式,也就是如果你抵押价值美元的以太坊,那么只能换来价值美元的DAI。然后,这个智能合约中写定了,如果你在某个时间内归还这美元的DAI并且付一部分利息,那么你就可以拿回自己抵押的ETH。

这看起来好像很不错,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以太坊的价格是会变动的。而且,虚拟货币的价格变动可是相当剧烈的,如果遇上以太坊暴跌了怎么办?那么原本值美元的以太坊可能瞬间就不到美元了,这个时候抵押的资产不如我贷出来的资产多,DAI的价格就不可能再锚定美元,因为大家都能看到:”DAI不值那么多钱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超额抵押的作用就显出来了,即便以太坊价格波动幅度再大,但是从美元跌到美元总归还需要些时间。而这就给资产清算的空间:“首先,我们规定抵押物不得少于%的贷款,也就是如果以太坊涨了没关系,但是一旦跌了,你得立刻补仓到%,否则你的抵押物会进入清算的智能合约。”

资产跨链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无论从体量、交易量还是用户人数来讲,比特币都还是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而中心化交易所中,比特币的交易量还是遥遥领先,超过以太坊一个量级。

于是,如果去中心化金融仅仅能够在以太坊上用ETH交易DAI,那么它仍旧只能是小众的玩具,因为BTC才是虚拟资产的大头——如果DEFI不能让大家炒比特币这么个最值钱的玩意,那还好意思叫自己去中心化金融?说是去中心化交易,结果不是以太币就是以太坊上发的其他ERC代币,今天这个涨明天那个跌自己交易来交易去的,就跟你去银行买基金结果只能买银行自己的基金一样……这听着不跟闹着玩似的么?

于是DEFI起飞前的关键一步,是怎么把比特币这个最重要的去中心化资产引进DEFI。这里,就用到了资产跨链的技术。

资产跨链的原理其实和稳定币并没有什么差别,稳定币是我们需要将一个现实中的货币搬到以太坊上来,而资产跨链则是将比特币搬到以太坊上来。但这里其实我们用不到发DAI的时候那么麻烦,还记得泰达公司是怎么发USDT的吗?它先存一堆美元,然后发等量的USDT,然后说对应每个我们发的USDT都有一个现实存在的美元被存起来了。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泰达公司是不是真的存了那么多美元。

但比特币不是泰达公司,比特币的账本是公开的。于是,比特币跨链就很简单了,某些公司,我们姑且成为公司W,宣称他们自己非常非常可靠,然后让大家把比特币打到他们的账户里,然后这笔钱就在比特币里被锁住而不会动用,甚至,他们可以宣称因为某些密码学的原理,他们无法轻易动用这笔钱。

然后,你每把一个比特币交给W公司锁定,那么W公司就在以太坊上给你发一个WBTC代币,并且宣称如果你把这个WBTC代币发还给W公司,W公司会还你一个比特币。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叫做WBTC的,价格和比特币绑定的代币。又或者说,我们把比特币跨到了以太坊上。同样的原理可以用在任何区块链上进行资产跨链。

但WBTC并不是这种理想化的资产跨链。从逻辑上讲,其实WBTC和USDT差不多,都需要对于某个中心的信任。但W公司至少比泰达公司强的地方在于,至少锁定的那些比特币大家是看得到的。所以,在W公司作恶之前,我们都还可以相信WBTC和BTC的价格相等。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第一形态——订单簿

现在,有了WBTC,我们就激活了DEFI的重要一环。现在,在以太坊上,我们就有了比特币,以太币和稳定币这三种炒币必须的资产,再加上其他发在ETH上的代币,以及其他链上跨过来的资产,DEFI的世界已经初具规模,于是,我们怎么炒币呢?于是我们需要去中心化交易所,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实现起来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定价。

于是,DEX只好先用笨办法——订单簿。订单簿是啥呢?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比如你要用10个A换15个B,那么我记下来。然后一会又来了一个人说我要用15个B换10个A,我说太好了,正好配对上了。于是,我就在链上生成一笔交易,把你们俩的币互换。这个时候汇率其实就是给交易的双方做参考用的,建议你用这个汇率容易找到配对。这样一来,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是把交易双方的需求匹配了一下放上链,就不存在智能合约读取链外汇率信息的问题了。

相对于中心交易所,它的优势就是靠谱。毕竟,中心化交易所里交易的币只是人家服务器里的数字,DEX里换到的币才是真的币。但代价除了效率之外,以太坊的交易费是免不了的。而且,由于订单簿的配对还是由中心服务器生成的,只不过双方的交易最终被上链了,所以仍旧有中心服务器拔网线的风险。

DEFI的进化之路

以上,DEFI的几个核心组件已经集齐,但光是这些,DEFI仍旧只是小众的玩具。

因为大众的需求很简单:

1、赚钱!

2、简单地赚钱!

而前面的这些相对于中心化金融,哪一点都做不到。以上的所有功能,无论是DAI,WBTC,还是DEX,实际上都是中心化金融的劣化版。那么,对于安全或者去中心化没有执念的普通用户自然是不会买账的。DEFI想要真正崛起,需要中心化金融做不到的事情。这其中的最大创新,叫做自动做市商(AMM)。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第二形态——自动做市商

AMM要是想要有效,需要很多的钱,这个钱被称为“流动性”。流动性越好,给出的汇率就能越接近市场汇率,这个市场就能承载更多的交易量。但如果交易所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他们需要吸引人来提供流动性。于是,他们发出广告,说“如果你们有多余的A和B币,欢迎存到我的流动性池子里来。然后,作为奖励,我们把交易费扣去无常损失多出来的钱的一部分我发给你们作为分红。”(复杂的逻辑不在这里讲)

基于资金池的借贷

以上,其实光是买币卖币,对于稍微有点追求的人来说,是不配称为“金融”的。

众所周知,金融的核心是杠杆。

而杠杆的本质,其实就是借贷。(拿不属于自己的钱来赚钱)

当然,本身DAI就已经是借贷了,DAI已经允许你拿自己的ETH做抵押贷出DAI。所以比如说你想对ETH进行投资并且加杠杆,你可以买ETH之后再抵押这笔ETH借出DAI再去买ETH,这样当ETH上涨的时候,你就能获得收益,杠杆虽然不多,但是在去信任的世界里,已经很难做得更好了。但问题是,DAI只支持用ETH做抵押,也就是只支持ETH的杠杆,但其他币种就不行了。于是,Compound应运而生。

Compound项目采用的方法是对于每个对应的代币都创造一个新的C代币来避免直接操作代币带来的风险:“比如ETH,就对应一个CETH,比如A币,就创造一个CA币。”

然后,想要进行借贷,就先把自己的代币换成C代币,然后再存入借贷池。对于借款人也同样,你借走和还款的也都是C币而不是真正的币。不过这没关系,正如DAI一样,只要这个机制运营顺畅,那么C币随时都可以换成真正的代币,于是两者会在市场上拥有同样的价值。

于是,对于放款人而言,他比如存进了个A,会获得个CA。然后,通过把这个CA存进借款池,这笔钱就会逐渐增值。增值的原因自然是来自于借贷,某位借款人通过抵押个B(假设远高于个A的价格)借走了这个CA。他可以去拿这笔钱做交易也好,做杠杆也好,但总之,这笔借款每日会产生利息,于是他需要还的钱会增加,比如明天变成CA,后天变成CA,直到他把这笔钱还上,或者抵押不够了触发清算为止。

和点对点的借贷不同,这笔钱也不是直接还给放款人,而是还到资金池,而放款人的收益也来自总体借款人所还利息的比例。那自然,实际上放款人的款也不是被某个人借出去了,所以如同银行一样,放款人可以随时把钱取出来。

这时,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挤兑:如果钱都被借走了,而正好又发生挤兑大家都想把钱取出来怎么办?于是,Compound设计了一个使用率来调整借款的利率,钱被借走得越多,借钱所需要的利息就越高,于是抑制继续借款,而同时,高利率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把钱拿来放款而不是取走。

天使还是恶魔——闪电贷

有了借贷和交易所,那么中心化金融的基本功能,比如做空做多、杠杆,其实都能在DEFI里实现了。而这两者,不考虑以太坊极度拥堵的情况,其实用起来已经和中心化金融的用户体验相差无几了,于是,“简单地赚钱”里“简单”我们已经搞定了,但问题是它不赚钱啊……

或者说,它其实不如中心化交易所赚钱。你看,虽然说好像把钱放在AMM的流动性池里或者借贷池里都能生钱,但你其实能从刚才对于AMM和Compound的机制中看出来,除非交易量上去,否则这里的奖励和风险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所以说,DEFI需要一些中心化金融没有的东西。而这个时候,最有创意的DEFI产品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横空出世,闪电贷。

你可能会说:“闪电贷中心化金融里也有啊,不就是某种可以很快获得的贷款吗?”其实DEFI里的闪电贷是另一种东西,它指一种不需抵押就可以大量借款,只要你能马上还上的贷款的贷款。听到这里你可能一脸懵逼。

没错,这从现实的眼光看上去相当不合逻辑,马上还上的贷款叫什么贷款?我从银行贷出一万然后手刚碰到钱,银行马上扣住让你还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的确,从传统金融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没意义,于是也无法定价,我们怎么保证能马上还?如果真的能保证马上还,那么这事没有风险,那么自然也不该有抵押,也不该有利息……但话说回来,这对贷款人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真的有一种“碰到钱立刻变出等量的钱”的神奇本领,那是不是也该算作风险所以应该要抵押并且收利息呢?这种在传统金融中不存在的东西,在区块链上却是可行的。

闪电贷的逻辑是一个这样的智能合约:“你可以发起一个交易,从这个合约里拿走一大笔钱,比如00个ETH,但以上这笔交易被认为合法的条件是,这个区块里必须包含一笔你还上00ETH的交易。于是,要么你借出00ETH并且在同一个区块里还上,要不然两笔交易都不合法都不会出现在区块里。这种逻辑是只有区块链才能实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说闪电贷是DEFI带来的金融创新也不为过。

假设,我们发现一个DEX给出的A的收购价格比另一个DEX里A的卖价高不少,这在传统金融中,就是一个正常套利的空间,但在DEFI里,有了闪电贷之后,套利者相当于有了无数倍的杠杆。

他可以不用任何本钱,从闪电贷里贷出00ETH。然后拿这笔钱去DEX上低买高卖来套利之后变成了10个ETH,然后他把借贷合约的贷款还上,剩下的个ETH就是他净赚的钱了。

而这一切,都仅仅发生在一瞬间,也就是一个区块的时间内,他就完成了这个ETH的套利。而如果没有闪电贷,他要有这00个ETH才能完成这样的套利。

想获得更多DEFI知识

尽情期待

下回更新

...

阿黄老师

一份鼓励!一份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