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市场 >> 一地鸡毛的生活,如何才能有点意义
每天,我们疲于应付
每天,我们面对失望
焦虑、不安、烦躁
生活,对于普通人,尤其对于不甘心的普通人,太多的一地鸡毛……
那么,之于日复一日的每一天,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逃出藩篱,带来意义,也带来希望?
有一句话:高度,带来角度
那么,我们从追求的角度,肤浅地说说,人生的意义怎么找到,怎么去赋予。
追求价值创造,而不是金钱或地位
人,无论是工作层面、事业层面,生活层面,追求的目的放大一些,角度就会更多。
我们陀螺般地旋转的每天,很多时候,我们理所当然地停留在就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金钱,为了更高的地位……
所以,我们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勤奋地工作着、不辞辛苦地应酬着、不留余力地社交着,只是简单地输出了自己有限的时间、个人的努力、有限的能力。这样,当然,我们的收入会有所提升,我们的地位也会逐级向上。
只是,这里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让我们有更好更快,更大价值呢?
从一开始,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来倒逼自己的行为方式。
印度有个“投资教父”,写了一部《纳瓦尔宝典》,里面很多的真知灼见,可以去学学。
假如,我们追求的是创造价值。那么刚开始时候,我们就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到底我能创造什么价值呢?我该如何去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过程中,或者创造出来后,我能不能放大杠杆呢?
是的,比如,我是一个美术生,那么画作如果能够带给人美好情感的体验,当然是价值,如果选择这个画作放在公共的场合多次展现出来,就是价值的无数次复制,那么创造的价值就会放大,自然画作的金钱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既然知道了这个路径,作为美术生,就在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好好地想什么样的作品是带给人美好情感体验的?什么样的水平是被人认同甚至敬佩的?作品出来后,什么样的路径是价值化最大的?想通后,选择的方式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我是一个老师,那么我想到的如果是创造更大的价值的话,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外,可能会思考教学的特色在哪里?如果有好的经验,我会主动地把这些经验汇集成册,做成教材,去分享需要的学生和老师、家庭和学校,那么,老师这个职位的价值就会放大更大,社会自然也会回馈更大的回报。
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我们就会思考:把自己做成产品,可以出售,或者无限次被“销售”,就是自己的能力或者价值可以不断复制出”产品“”,而不是仅仅只靠自己的单位时间努力投入来获取收入。
认知到:靠出租自己的时间是永远无法致富的,用头脑去赚钱,而不是用时间赚钱。
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我们就会思考:我是利用了杠杆的人,还是没有利用杠杆的人。
这里的杠杆有很多层面的含义:比如资本的杠杆、技术的杠杆、工具的杠杆、团队的杠杆。一旦思考到这里,我们可以延伸出来的内容和行为就会很多很多。
比如想要用起资本杠杆,我们就会想到我们的行为,哪怕是一个人的行为,也是一个模式,那么这个模式是否可以做成一个计划书,去对接到资本?
想要启用团队的杠杆,那么就会像经营公司一样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就会去找相应补充自己的团队来给自己的“产品”赋能,就会加快我们的经营自己个体的行为方式更接近公司的经营行为方式。
认知到:不要光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做什么事情,要靠杠杆,才能事半功倍。
价值创造出来,而且放大了,被社会认可、接受、用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就是人生风华所在。
备注话题来源:
原本闷热的夏天下午,在楼顶的吧台上,却有凉爽的风,徐徐迎面吹来,心情舒畅。
我和姑娘,特意把晚餐的地点放在这里,像极了小时候在宽大的院子里用餐,心情舒畅。
此时此刻,我与姑娘的对话
我问:马上高三了,你自己对文化课的信心有吗?最终的目标在哪个学校呢?姑娘:说实话,妈妈,我自己总缺乏一种动力,我就是考上了好的大学又怎样呢?难道人生仅仅只是为了赚大钱吗?是为了很成功吗?
然后姑娘又发问:比如我学的美术专业,常常觉得自己的作品没有精神内涵在里面,比如梵高和莫奈等顶级画家就不一样呢,他们追求的是什么呢?还是生活的困境才赋予了作品的意义?就是除了追求物质层面的,我们在其他方面有无更高更好的追求?
以上哲学命题,让我思考,让我学习,才有了这个话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