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直播授课时讲到有关评价医疗保险优劣的话题。
正好有朋友咨询已有保单诊断和加保计划的问题,重点谈到了有关医疗险的配置原则问题。
基于以上两点,便有了创作本篇小文的初心:
用读行剑的专业,分享有价值的方法论给到更多的保险人朋友,持续修炼,共同精进。
读行剑始终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生物科学、基因技术、生命科学和药物开发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未来人类因目前已知的疾病而导致死亡的概率会越来越低,人类的寿命将越来越长。
唯一的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多的钱续命。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的续命杠杆工具是什么?
如何評價这一工具的優劣?
本文将尝试解答以上问题,并展开讲解评价这一工具优劣的首要标准。
01杠杆的底层逻辑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际,甚至整个世界,都要面对两类风险。
分别是黑天鹅类风险和灰犀牛类风险:
黑天鹅类风险
17世纪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且只有白色的,当在澳大利亚发现第一只黑色天鹅后,一下子颠覆了人们的认识,原本深信不疑的固有概念崩塌!
通常表现出三个特点:
1、意外发生
2、产生重大影响;
3、不可预测性
黑天鹅事件的特点决定了黑天鹅类风险无法准确回答3W的设问(whether/when/what)。
灰犀牛类风险
年,纽约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米歇尔·渥克写了一本名为《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的书,书中首次出现了灰犀牛的提法。她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
简单来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因為習以為常所以往往忽视的,但大概率会发生的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便是灰犀牛事件。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需要面对的风险也包括这两类:
黑天鹅类风险:不期而遇的风险
灰犀牛类风险:必然将至的风险
这两类风险需要运用不同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这一点绝大部分保险人并没有搞清楚。
灰犀牛事件的特点决定了灰犀牛类风险可以准确预测风险发生的时间和具体是什么风险,并且还可能估测出风险的规模。(有关灰犀牛类风险的话题另文讲述)
根据以上风险分类,健康风险属于哪一类风险呢?
请先想想健康三大灵魂拷问:
Whether是否生病?
When何时生病?
What生什么病?
请问,这三大拷问谁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
根据严格的风险管理建模假设,健康风险特别是重大健康风险,属于黑天鹅类风险。
有效应对黑天鹅类风险的工具便是风险转移工具。
所谓风险转移的底层逻辑是——杠杆。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杠杆原理简单来说是三点原则,施力点、支点和受力点。
在健康风险转移工具的模型中:
施力点,代表你现在可以承受的对价
支点,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受力点,未来被撬动的风险规模
那么健康风险转移工具撬动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了解医疗资源的三大分类:
保障基本生命健康权的医疗资源
是一国(或地区)的民生基础保障,通常是非常低廉的收费,或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者免费,面向所有人(公民)提供满足基本生命健康权所需求的基本医疗资源,医院、医生、药物和医疗技术等。
保证全面健康的医疗资源
已经不是基本的生命健康权层面了,而是在此之上更全面的健康保证资源与服务,当然也意味着需要个人负担相应的价格不菲的资源对价,只有部分人有能力拥有该类医疗资源。
保证优质全面健康的医疗资源
在保证全面健康权的医疗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质量,医院、优秀的医生、新特药物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等,需要个人负担高昂的优质医疗资源对价,只有极少数有较高支付能力的家庭可以拥有这部分优质全面的医疗资源。
其实这背后都代表一种权利,一种主动选择的权利。
评估医疗资源选择权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范围。
原本的居民医保(保障基本生命健康权)只匹配医院,医保清单内药物,以及医保范围内的治疗方法;
通过医疗保障升级配置后,使受保人得以拥有更广地域范围的可报医院资源,更广泛可报销的药物范围,以及更先进且更有效的可报销治疗方法的主动选择权;
甚至通过医疗险帮助受保人扩大或升级医疗资源的主动选择范围至整个大洲或全世界。
医疗险工具所撬动的正是——对稀缺医疗资源和服务的最大主动选择权!
医疗险是我们每个人的——续命杠杆。
02如何评价医疗险工具的优劣
医疗险是对未来医疗支出的转移工具。
如何评价医疗险工具的优劣,有五条标准:
1、足够高的理赔额度
2、保证终身续保
3、拓展对稀缺医疗资源和服务的选择范围
4、专业辅助诊疗服务
5、个人免垫付,医院直接结算的前置式理赔服务
其中,首要指标便是——足够高的理赔额度!
这篇小文,就尝试将“足够高的理赔额度”这一标准讲清楚。
足够高的理赔额度,包括两个额度:
年度理赔额度
and
终身理赔额度
因为医疗风险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所以在当下支出可承受范围内,撬动足够高的未来理赔额度就成为评价医疗险工具优劣的首要标准。
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疗险是否有足够高的理赔额度。
通货膨胀
and
医疗科技发展前瞻
相关分析如下:
通货膨胀
医疗险工具用来转移未来的未知医疗支出,既然是未来的,那么首先就需要充分考虑通胀因素,现在认为能满足当下医疗所需的理赔额度,并不代表可以从容应对未来的医疗支出规模。
何况全球的医疗通胀率更远高于广义通胀。
比如,现在因为普通小毛病住几天院可能会花几千块人民币,几十年后也许仅挂号费和医生费就已经需要几千块了。
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未来医疗支出的风险规模。
所以,医疗险需要足够高的理赔额度。
为科技发展预留足够的前瞻性
除了通胀因素以外,我们还必须为人类在医疗科技、生物科学、基因技术、生命科学和药物开发领域的进步与持续发展预留足够的前瞻性。
随着人类在这些领域的不断突破,未来人类因病而死的概率会大幅降低,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但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够多用来续命的钱。
技术、药物有了,钱没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以最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为例,带您看看未来的医学科技将是个什么样。
00:56正是基于通货膨胀和医疗科技发展前瞻性这两个原因,医疗险工具的理赔额需要足够高才能为我们提供长久、足额、有保障的医疗保障。
03我们的最优选择
科斯定律说:“资源不管谁拥有,它最终都会落到使用价值最高的人手上。”
活得久,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未来,想要延长生命可能将不会存在太多的技术障碍,唯一一条——你得有足够多的续命钱。
人在呢,钱没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由于我们事先不能预测疾病是否会来,更不知道疾病何时来,以及无法预判是什么疾病,那么使用杠杆工具便是最优选择,用当下最小的支出(施力点的投入)撬动(支点)未来最大规模风险的转移(受力点的规模)。
前提是杠杆受力点所代表的风险规模需要最够大,因为这是我们未来的续命杠杆。
如何才能实现杠杆最大化呢?
要确保支点足够远离现在的施力点,即我们现在需要足够年轻、最够健康!
那请问你何时最年轻?
时间,无尽永前。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今天,便是我们此后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刻。
您会选择在这最年轻一刻,帮自己和家人撬动足够的续命杠杆吗?
这是我们共同的最优选择!
读行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