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发展 >> A股四轮熊市启示录战胜ldquo情绪
佛家常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对于投资者而言,“求不得”似乎成为常态。
投资者都希望,中国股市能迎来大时代,自己能完美践行“高抛低吸”的投资理念,最终通过股市完成人生的蜕变。
然而,迈入“而立之年“的中国股市时常呈现“牛短熊长”的走势特征。自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4轮牛熊转换,每一次行情切换都让投资者心惊胆颤。
年一季度,A股出现阶段性顶部,并在今年一季度出现恐慌性下跌。沪指暴跌超15%,点再次出现在股民面前。
市场为何如此决绝?这次是否要逆转近三年的上升势头?投资者该如何保全于“乱市”呢?
01市场崩盘始于人心溃败经历此轮下跌的投资者,一定感到刻骨铭心。2月行情是温水煮青蛙,3月行情则如屠刀一般。
沪指从3月高点点开始掉头向下,一度逼近点整数关口,最大跌幅超13%。万众瞩目的点、点如纸糊一般。
让我们走进细分板块,看看到底哪些板块压制A股。我们系统研究了3月上半月沪深指数,跌幅逼近点。白酒、银行、证券、保险等十大板块,是市场暴跌的直接推手,合计压制指数点。仅有4个板块出现正贡献,包括超市、体外诊断、半导体材料、逆变器等。
资料来源:iFind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地产产业链、消费、医药等板块成为空头的主控板块。
金融板块集体回落,这显然是受到了美联储即将启动加息周期、俄乌局势等因素的影响。当然,中概股在国际市场碰壁,也压制了资本流入中国金融股的步伐。
地产产业链、医药板块,则主要受到国内政策的影响。无论是房住不炒、挤压楼市泡沫,还是带量采购压制药品价格,这些都涉及国内产业格局的再均衡。
白酒、空调、乘用车等消费板块,则体现了国内消费升级与居民收入、板块估值的矛盾。在需求受限、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困局之下,居民收入增速面临挑战,消费升级的投资逻辑难以兑现,更加无法支撑高位的消费股。
02以史为鉴谁能大发“熊市财”从最本质的因素来看,A股已从年以来的升势中转换节奏,逐渐去寻找更加确定的投资机会。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估值泡沫在收缩,看到低位绩优股获得市场青睐,更看到人性的摇摆、犹豫、贪婪、恐惧。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盘A股四轮牛熊转换,看看底部有何特征。
①-熊市:历时7个季度,最大跌幅79.1%
年,中国股市终于诞生,当年老八股成为老股民的美好回忆。少年股市充满朝气,沪指快速从96点上破点,仅用了10个季度。
然而,当年过热的经济引发监管层强势介入,政策出现大幅收紧。为了抑制股市炒作风潮,监管层大幅增加新股发行额度,市场随后展开7个季度调整,从.9点大跌至.9点。
随后,监管层抛出三大救市政策,包括:暂停IPO、严控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沪指随后展开绝地反击,形成了举世闻名的“8.1”大缺口,由此支撑了中国股市近30年的走势。
②-熊市:历时17个季度,最大跌幅55.5%
年,在B股对外开放的重磅利好下,A股吸纳国际资本,同时也将互联网泡沫嫁接至国内。
正当市场沉醉于泡沫行情时,国内密集推动国有股减持方案,这成为市场转向的重要因素。7月30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正式跌破点,由此开启漫漫4年熊市。
国际市场也不太平,“9.11”恐怖袭击让美股遭遇重创,互联网泡沫行情也走向终结。
在漫长的熊市中,中国加入WTO,而且也在降低印花税率、推动公募基金发展。特别是年的“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股权分置改革正中A股顽疾,让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利益趋于一致,这奠定了年牛市的根基。
③-熊市:历时23个季度,最大跌幅72.8%
年A股冲到点之后,大盘蓝筹股由于上市比例过低遭遇逼空式行情,彻底透支了A股发展空间。
这轮近6年的熊市中,A股可谓命途多舛,不仅遭受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还面临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干扰。
随着市场估值回落、金融创新政策推进、稳经济政策不断推出,此轮熊市也终结于年。
④-年熊市:历时16个季度,最大跌幅52.8%
本轮熊市距离我们最近,相信很多小伙伴仍历历在目。去杠杆政策让市场风格急剧转变,随后又遭遇了熔断事件、 等问题。
在年底,随着核心资产估值屡次接近低位,国内宏观政策也逐渐从去杠杆转移,股市随后展开震荡上行走势。
总结这四轮熊市,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因素交织往往成为熊市到来的促发因素。一轮熊市的终结,也需要政策面、估值面、资金面、基本面、技术面等多个因素的共振。
在这里,我们想谈一谈A股的估值。当前市场估值到底有多低?当前沪指PE约为12.3倍,已经接近年以来的底部区间。年,市场见底时的估值约为10.6倍。共计家公司市净率低于1倍,市场破净潮出现。
资料来源:iFind
市场既然已经兵临点,高位跑路的投资者无须庆幸,持股未动者也不用气馁。
有一句话说得好:别人恐惧时,可以贪婪起来了。无论是政策底、基本面底、估值底,都需要投资者战胜情绪底,战胜恐惧。这一次,产业资本已经贪婪起来。
03逆势而动
产业资本持续回购
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年以来,72家上市公司公布股份回购预案。在A股走势走弱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回购热情逐渐激发。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就是觉得自家公司发展状况良好,当前回购时机已经出现;若这种信心传递至二级市场,公司价值有望获得重估。
回购股份可以如何使用呢?根据相关法规,回购股份可以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可转债,也可以进行注销。若股份注销,则股本规模将减小,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每股收益水平。
哪些上市公司乐于回购股份呢?我们系统梳理了这72家上市公司所属板块,医药公司共计13家,电子公司共计9家。医药板块、电子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众多,股价近期都承受着压力。
以13家医药公司为例,仅有3家公司近半年出现上涨,占比仅为23%。5家公司跌幅超20%,CRO企业泰格医药跌幅超40%,疫苗龙头康希诺大跌37%。
估值层面来看,72家公司估值中位数约为32.5倍,多家公司估值不足15倍,包括:新凤鸣、恒力石化、美的集团等。
正是在估值回落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回购意愿有所提升,特别是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看到了估值折价的机会。
更多的公司已经扣下扳机,投入巨量资金开始回购股份。我们统计了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实施公告,共计份,涉及家上市公司。
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家上市公司回购总额已超亿元,回购金额超10亿的公司包括:中国平安、宝钢股份、京东方A、中国联通、上汽集团、正泰电器。
从回购金额与市值比重来看,多家公司回购比例已超4%,包括:辉煌科技、东方精工、城市传媒、中国天楹、东方时尚等。
市场起落自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对于投资者而言,优质公司的低位筹码,是值得珍惜的。经受大跌历练之后,投资者也将会浴火重生。
正所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温馨提示!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