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强迫运动之前,动动脑子事半功倍

发布时间:2023/6/28 15:15:18   

运动虽好,强身健体,但是如果强迫自己去运动,痛苦多于快乐,没有成就感,则不会长久,终究有一天会因为各种借口或原因而放弃。

如同在沙地上建一座碉堡一样,用的材料再结实,整个建筑也会慢慢崩溃。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好好地运动呢?

重点在于引诱而不是强迫,将整个运动过程引入体会到快乐的正反馈,而不是身体痛苦,耽误休闲娱乐,挑剔饮食的负反馈过程中。

出小力办大事,这个杠杆的支点就在于找到运动的快乐。

现在的科学认知,大体可以把人类的快乐来源分为三种。

一种是多巴胺,达成目标时分泌,常见于游戏和赌博,可以理解为兴奋剂。

一种是内啡肽,缓解痛苦,常见于运动疲劳,可以理解为镇定剂。

一种是血清素,吃到好吃的,听到笑话,单纯的快乐,常用于治疗抑郁症。

单纯的运动只能获得缓解疲劳的内啡肽,有的人跑着跑着,觉得身上越来越有劲了,就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可是如果运动的时间不够长,或者量不够大,无非是在消耗自己的意志力和信心,浪费时间罢了。

怎么样能够一箭三雕呢?

对于多巴胺,可以利用跑前设置运动时间/速度/里程等目标,而不是漫步目的。

而且学习游戏中及时反馈的特性,目标越细越好,譬如能设m的速度目标,就不要用1km的。

同样距离之下,两个m目标的达成,快乐效果要好于1个1km。

10组5个推拉的效果,要好于5组10个推拉的效果。

对于内啡肽,要清楚认识到刚开始运动时是最痛苦的,然后才会迎来内啡肽分泌的时刻。

所以在最初的疲劳期,要适当坚持。在内啡肽分泌的愉悦期,要保持清醒,免得因为过量运动而受伤。

而血清素则更简单,运动前的一小颗巧克力,又或者一个绿地成片的公园+阳光,人自然就会感到舒服。

所以,总结上面的方法,如果是跑步,就是跑20个m,争取每m都跑进3分钟内,跑步的场地选择在天气好,人少绿地多的公园即可,顺利完成后,给自己一点合适的奖励,譬如一直想买而没买的书之类。

当然,实际当中,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进行改良,如果天天下雨,即使没有那么舒服的户外环境,在室内听着节奏感的音乐进行类似锻炼未必不可。

开始的时候,也可以将一些必要的设备当做自己运动过后的奖励,譬如跑步腰带,水壶,运动手表,耳机之类。

最后,按照上面的思路,想想什么运动在理论上是最快乐的?

我的答案是球类,因为每次接到球都是一个小反馈,得一分则是一个中反馈,赢一局是一个大反馈,分别对应小中大三个类型的目标。

按照几秒钟就要挥一下拍子的频率,恐怕分泌多巴胺的流量不是滴滴答答,而是哗啦哗啦了。

而且因为多人一起,通常不会很短时间,所以运动量有足够多到让身体疲劳,并且少不了朋友之间的嬉笑怒骂,带来的快乐自然少不了。

所以,一个节奏合拍,实力相当的好球友,绝对是一笔好财富,是运动的上策。

当然,有些事情不可强求,即使一个人,有一个好的运动计划和场地,也不失为中策。

只有漫无目的,动用蛮力的伤神伤力的强迫运动才是下策,应该只比完全不运动的下下策要强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2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