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发展 >> 一学期上百个项目成果爱折腾的爱文孩子收获
-学年第一学期马上进入尾声,在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爱文,学生们完成了上百个项目作品和成果,爱文社区也迎来了盛大的学习成果展(CelebrationofLearning)。
这些既是爱文学生们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展示,也是他们对问题和世界的反思,在和最前沿的专业人员面对面交流中,在众多社会实践与真实世界相连结的过程中,项目式学习使学习场景更加丰富、生动和真实,爱文学生们也从中体悟到更大的“学习的意义”。
4年级应用数学项目《深圳九围片区城市设计》
下面我们将以五年级爱文探索课—游乐园建造为案例,呈上一场线上的项目学习及成果展示。
12月8日下午两点半,由家长、老师化身而成的游客们,此刻已经在五年级侏罗纪游乐园入口处排起了长队,现场负责检票的同学在游客入园后附赠一张指引地图,上面标示着十个不同的游乐项目:鬼屋惊魂夜、猪罗蛋冲浪、对称碰碰车、彩虹漂流、乔治的恐龙旅行等等。
五年级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中英文门票、指引地图,
打卡不同的游戏设施后,
可获得学生精心设计的贴纸
游客们可以通过同学们准备的“项目说明书”来了解项目特点,还可以动手体验项目,每体验一个项目,还可以集图标打卡。现场还有负责建造的同学们为游客讲解设计思路,建造过程中用到的能源,以及项目的独特之处,希望通过精彩的演讲打动潜在的“投资人们”。
整个游乐园里人声鼎沸,游客们新奇地看着利用各种能源“动”起来的项目,争相体验不同的游乐设施,项目成员们在旁边一遍一遍耐心又兴奋地讲解着,这里是用了什么“能”,那里是怎样亮起来的、动起来的。
同学们向家长讲解自己的设计项目
体验完游乐园项目,游客们还可以打卡数学盲盒,看看同学们在怎样有趣地学习数学;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认识课堂中学到的九种能源;去照片墙看看学生们在欢乐谷、南山能源生态园的调查体验;在“发声有多重要!”主题作文展示墙感受爱文学生的独特精神和态度。
在这个为期6-8周的项目中,同学们每天在课程之余,利用1-1.5小时专注于自己的游乐园设计与搭建,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看着五年级孩子们以小组形式写下的项目反思,我们相信整个项目给他们带来的,不光有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会收获更重要的同伴友谊、团队合作精神和爱文核心价值。
同学们设计绘制的海报,展示了项目过程、
学习到的爱文世界元素,
以及所践行的爱文行为准则
参观完上面的“线上成果展”,相信读者们已经感受到游乐园建造项目最核心的知识便是科学知识中的能源。
以“能源(Energy)”为核心,五年级的学生们需要学习能源的定义,以及不同的能源分类及其应用,比如什么是能源,动能是什么,风能怎么利用等等。当学生们理解了能源的应用,才会逐渐认识如何利用能源建造游乐设施。
游乐园的建造还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来辅助,比如如何利用数学中的“方位”、“坐标”等概念绘制地图,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以及如何通过面积核算游乐园建造的成本等等。
建造一所游乐园需要多少钱?
除此之外,在爱文双语沉浸式教学中,英文的学习和表达也是同学们的“必修课”。对于能源知识和数学知识,有大量的英文专有名词,既需要他们记忆,更需要他们理解每一个陌生词汇所隐含的意义。
就连前来参观的游客们都纷纷表示这些词汇在记忆和理解上都非常有难度,比如axle、screw、kineticenergy、potentialenergy、symmetry等等。
对于SixSimpleMachines的学习与理解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练习中英文的表达:写作和演讲。如何把游乐园项目详细、准确地用文字说明展示,如何在现场演讲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人”,都是他们需要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中,一遍遍打磨才逐渐掌握的能力。
修改了N多遍直至定稿的中英文项目说明
所有科目的知识在老师们的设计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项目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下一个阶段同学们去理解和应用知识做铺垫,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和反思,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
既然项目是为了做出作品,那么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另一部分。于是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探访欢乐谷
在乐高搭建的体验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动手创造的快乐;在欢乐谷实地考察,同学们不仅体验到游乐项目的好玩之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分析了每一种游乐项目所用到的能源转换和不同的力学知识;探访南山能源生态园,学习如何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
学习了九种不同的能源后,同学们动手操作实验
其中,让同学们感到最有趣的是动手操作实验,主动探究如何获得九种不同的能源:
插入不同的电极,利用水果导电居然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根据电路连接图,动手做一个红绿灯;动手搭模型,将小风扇的风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让电灯泡亮起来;利用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供电;利用风车装置的水力发电,将小船从水里动起来……
实验进行时
从书面中的文字知识到动手实践去理解和认识,爱文学生们领悟到了能源的“奇妙之处”,也为他们下一步动手设计游乐园设施、选取不同的能源,以及动手制作作品打好了基础。
有了跨学科知识和动手操作实验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们首先设计出了游乐园设施的概念图,又将能源应用于其中,最终将设计图变成了立体的作品。
从草稿、设计稿再到作品成品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
滑轮不够灵敏,有PlanB可以替代吗?
配件中没有现成的马达,如何从其他配件中找到马达让物体旋转起来?
小组同伴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如何解决?
如何让小伙伴们都找到擅长的部分,顺利地分工合作?
实验一直失败,要放弃吗?
……
乐高模型用于辅助理解和设计
可以说在项目不同的阶段,爱文学生们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当他们最终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了各自的项目,并且呈现出每个组员对项目的总结和反思时,老师们都感受到了他们的努力、勤勉和自豪。
“我们第一次尝试组建,结果失败了,
Carol并没有说什么,
第二次,我们用竹签,又失败,
这一次Carol崩溃了!
第三次成功了!太开心了!”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同学们可以发现很多我们以为离生活很遥远的知识和概念,实际上每天都被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经过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后,他们会发现学习是与日常的、真实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学习的兴趣,找到了学习的动力,甚至体会到更大的学习的意义。”
编程、搭建游乐园的同学们
负责五年级爱文探索课的馨允老师这样总结了学生们的项目体验,她把爱文探索项目比喻为埋在同学们心中的一颗种子,等到他们进入中学更高年级,他们会随着探索的深入,对自我的内在探索也逐步加深。
有细心的家长在成果展上发现了两组看上去很“高深”的海报(如下):
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英文,左图上的KWL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右图一圈又一圈不同颜色的英文又代表什么呢?
原来细心的家长把爱文老师们深藏不露的教学法都挖出来了,在馨允老师的详细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这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必胜法宝”,而这正是“探索”带来的最高意义。
以KWL为例,这是爱文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展开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其中,K代表Know,W代表Want,L代表Learn。
KNOW
当学生们在项目中探索“能源”时,他们会从“Know—我所知道的”开始,从他们理解的能源定义,能源种类,以及生活中会观察到的能源应用来开始探索。
WANT
在知道的基础之上,“Want—我想知道的”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展开发散性思维,去调动他们对核心问题更多的看法,引发他们更多的创造性思考:能源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为什么能源不能被摧毁?能源怎样才能被转换?能源为什么会被发现?当他们大开脑洞提出一些老师都无法简单答案的问题,便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同学们写下关于Energy想了解的问题
LEARN
有了兴趣和内在驱动,“Learn—我所学到的”便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主动学习过程,有了从K到W的知识积累和批判性思考,因此我们才能看到“L”海报中比其他两张要多很多的内容——他们以能源为核心,逐步探索、拓展,并且最终建立了一个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项目进行中,同学们不断写下所学到的知识
除了KWL,MakingMeaning也是爱文独特的教学法。“所谓的MakingMeaning就是让学生真的理解一个词,一个概念所包含的真正的意义。”
海报中的“lever(杠杆)”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力学概念,要做到真正“吃透”它的含义,需要学生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步
用蓝色的笔写出与“lever”相关的物体名词,代表对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比如剪刀、开瓶器、折叠尺等等;
第二步
用红色的笔进一步表述蓝色的名词,比如剪刀是一种可以剪开纸的工具,开瓶器是一种可以打开瓶盖的工具等等;
第三步
用绿色的笔将两两物品之间的联系表述出来,比如他们都是利用杠杆原理才能打开/剪开/敲开物品。
第四步
用橙色的笔写下由此生发、联想到的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折叠尺可以折叠?
最后一步
每个成员经历过这个思维的过程,用便签纸写下自己对“lever”的定义。
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方法,得出来属于他自己的定义,毋庸置疑,他不是用记忆和背诵来学习概念,他是自己去理解,从而真正知道了概念背后的内涵,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
在五年级学习成果展的最后,爱文学生们合唱了这学期他们和老师一起创编的歌曲—WhenIBelieve.
在爱文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正如他们的歌声所唱出的那样:
WhenIbelieveinme
IcandoanythingItry.当我相信自己任何想尝试的我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