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综合练习P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综合练习》P53——P56答案参考
作业本P53——P56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我国珍稀生物的是(C)
A.藏羚羊
B.珙桐
C.香樟
D.扬子鳄
2.灯泡可以把电能转化成(D)
A.光能
B.风能
C.热能
D.光能与热能
3.拱形能承载更大的压力,主要原因是(D)。
A.拱形用了更多的材料
B.建造拱形时选用了特殊材料
C.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厚度
D.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
4.提起同样重的物体,装置(CD)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最省力。
5.如右下图所示,把同一物体分别从B处和C处拉到A处(两个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样,拉动的速度也一样),则拉力的大小关系是(C)。
A.拉力F1等于拉力F2
B.拉力F1大于拉力F2
C.拉力F1小于拉力F2
D.都有可能
6.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指的是(A)。
A.遗传
B.变异
C.繁殖后代
D.基因突变
7.用斧头可以很容易把木头劈开,是因为斧头应用了(B)原理。
C.轮轴
D.滑轮
B.斜面
A.杠杆
8.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D)。
A.青蛙
B.麻雀
C.蛇
D.蝗虫
9.煤、石油、天然气所蕴含的能量最终来自(C)。
A.植物
B.动物
C.太阳能
D.微生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铁芯粗细无关
C.电流方向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改变
D.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弱
11.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引桥修得很长,主要是为了(D)。
A.使大桥的结构稳定
B.减少交通事故
C.减少行驶时间
D.延长斜面,使车辆上坡时省力
12.改变材料的形状以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际上相当于(A)。
A.增加材料的厚度
B.增加材料的长度
C.增加材料的宽度
D.增加材料的美观度
13.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C)。
A.煤
B.石油
C.风能
D.煤气
14.对生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小明将蝙蝠、猫、鱼归为一类,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标准是(B)。
A.生活环境
B.有无脊柱
C.会不会飞
D.会不会游泳
15.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还能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填空题
1.轮轴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轮轴上的轮和轴是一起转动的,轮转动一圈,轴转动(一)圈。轮越(大),越省力;轴越小,越(省力)。生活中常见的轮轴有(水龙头、方向盘)等。
2.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3.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形状)是一个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5.横梁主要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承重能力;瓦楞纸主要通过(改变形状)来提高承重能力;铁架塔主要采用(框架)结构使它屹立不倒。
6.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当导线通电时,放在附近的小磁针出现(偏转)现象。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7.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和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内有(磁铁)。小电动机中的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
8.远古时代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
9.我们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0.生物多样性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如果大量捕杀丛林里的狐狸,这样做的后果是破坏丛林的(物种)多样性。
三、探究题
1.有表面同样平整光滑的四块木板,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和80厘米。小红把它们搭在10厘米高的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再用弹簧测力器沿着斜面将克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拉至斜面的顶端,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分析小红得到的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斜面越长,坡度越小,省的力就越多;斜面越短,坡度越大,省的力就越少。)
2.下西是小明、小希做“制作、研究电磁铁”实验的一组示意图。
(1)小明、小希在制作时发现,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接通电流后会产生(磁性)。
(2)小明选择电磁铁A和B进行对比,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是否有关。小希选择电磁铁A和C进行对比,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数量)是否有关。他们通过探究发现,A、B、C这三个电磁铁中,(C)的磁力最强。
(3)小希用小磁针靠近电磁铁B的下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吸引,则电磁铁B的下端是(N)极。
(4)请你把电磁铁D补充完整,使得它和电磁铁B进行对比时,可用来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因素”。
3.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在有的煤层中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研究证实,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侯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煤是由远古的(植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它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煤是一种(B)的能源。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3)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根据该信息推测,煤的形成需要的条件是(被泥沙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