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杠杆和滑轮知识点总结
核心知识点
一、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如下图中,硬棒AB围绕固定点O转动,AB就是一个杠杆.
特别强调:
1、支点:图中的固定点O称为这个杠杆的支点;
2、动力和动力臂:F1是主动施加到硬棒AB上的,并使AB绕固定支点O转动,F1称为动力;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称为动力臂。
3、阻力和阻力臂: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称为阻力;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称为阻力臂。
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所有的杠杆,都满足这个公式。
5、杠杆的分类:
A、省力杠杆:如果使用较长的动力臂,让它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那么就可以用较小的力撬动很重的重物,这类杠杆就称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最大的特点就是省力,但费距离;可以粗暴记忆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就是撬棒、扳手,酒瓶起子等等。
B、费力杠杆:如果由于环境条件限制,没有那么长的动力臂;或者支点不好找,必须使用较长的阻力臂才能接触到物体;又或者本身有足够多的动力,根本不在乎多用点力气,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较大的动力和较小的动力臂,撬起阻力臂很长,但阻力却较小的物体,这就是费力杠杆。
简短截说就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我们吃饭用的筷子,简单粗暴,反正手指有的是劲儿,捏住筷子较短的一头,用相对很大的力,让较长的那头夹住质量很小的一点点菜。
C、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典型应用是天平。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如图,定滑轮围绕中心点O转动,支点为O,F1、F2分别为动力和阻力,L1L2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因为动力臂、阻力臂都是定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和阻力也应该相等。就是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如图,滑轮绕自身一侧的O点转动,也就是说动滑轮的支点不是滑轮的中心,而是滑轮的一侧,此时F1、F2依旧是动力和阻力,此时,动力臂就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这样,根据F1·L1=F2·L2动力就变成了阻力的一半,也就说,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其实,动滑轮能省多少力,可以通过生活常识,经过简单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如上图的动滑轮,因为有两根绳子吊着重物,重物的重量F2就会被两根绳子分摊,所以F1就应该是重物重量的一半。
再深入一步,因为有两段绳子拉着重物,所以,重物上升一定高度,绳子必须多走一倍的路才行(每一股绳子上升的高度都和重物上升的相同)。
3、滑轮组: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如下图:
首先应该仔细观察,重物的重量G被几股绳子分摊(忽略滑轮的重量):从左到右依次为:四股、五股、三股、四股、两股、三股,所以,F的大小从左到右依次为重量G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同样,绳子移动的距离,也应该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四倍,五倍,三倍,四倍,二倍,三倍。
请注意:上面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数据,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滑轮本身的重量忽略不计,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滑轮与滑轮之间机械摩擦也忽略不计才行。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指正,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