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矢量尾喷技术理解起来很容易,制作起来堪比
玩过喷水软管的人就会知道,右手挤压,改变喷管口的大小、方向,水流就会跟着改变,而我们的手感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反冲力。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装备了矢量尾喷管的发动机”,就是改变航空发动机产生的高温气流的方向,使得机身反方向运动,这好比用不同方向的力推着机身改变角度。
在没有矢量喷管的年代,飞机要想改变方向,只有用操纵杆、脚踏板等机构,改变垂尾、水平尾翼、机翼上面的活动板面,其原理与船舵是一个道理。那个时代的飞机,内部有很多钢丝、滑轮、杠杆等组成的联动机构,依靠人的蛮力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
这个看起来简直就是艺术品啊!长距离的手动机械联动装置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滞后性,通过改变机身外形,空气作用于翼面,然后再作用于机身,有时候,翼面的内部结构并不是刚性的,会受力弯曲,抵消一部分冲击力,这就使得飞行姿态的改变会延迟,这是机械结构、材料的扭曲、拉伸等性质决定的,有时候,如果碰到机械结构锁死,直接就完蛋了,很多空难事故,就是这样引起的,飞行员操作没问题,可是钢丝绳、液压机构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由于发动机无法改变气流方向,发动机的作用就是产生推力,这个推力,永远是与机身的轴线平行的,不管是单发还是双发,甚至是三发,都是如此。
不过,通过机械装置,蛮力改变飞机的气动结构,对于机身结构具有一定的损伤,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飞机的襟翼损坏脱落,尾翼直接被气流折断等严重事故,那就是机毁人亡的结果。
看上图,三元矢量尾喷,不但可以度改变方向,还能够改变喷口的大小,相当于我们捏着喷水软管,使得高温气流的速度增加,获得更高的反推。直接改变气流方向,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到机身大梁,垂尾、水平尾翼、机翼气动外形不用大幅度改变,受到的冲击力就小。这样一来,飞机就会立即改变方向。
航空发动机尾喷出来的气体,由于经过前段的多级压缩,燃烧室的接近爆炸的猛烈燃烧,其速度极高,温度也极高(-摄氏度),矢量发动机要改变这样的气流方向与大小,对于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都是钨合金,要不然,直接被高温气体给熔化了。看看吧,光材料这一项,可以让全世界多个国家闭嘴了。
看看上图中的说明,矢量尾喷的每一个金属片上面,都有各种连杆机构,数一数的话,应该会超过个活动部件,它们都受飞机航电系统的运算与控制,每一根连杆的行程、受力、温度等参数,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每一个都是大量的积分方程啊。所有连杆机构都有力回馈系统,与航电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飞行员通过操纵杆的动作,产生电信号,以光速告诉航电计算机,然后解析成操作电流,作用于发动机尾部的伺服机,产生各种力,控制连杆机构,因此现在的飞行员可以轻松地控制尾喷的形态,动作轻柔,再也不要使用“洪荒之力”了。
这就不难理解,现在有很多女性飞行员出现在蓝天上了,她们不用死命扳动操纵杆,她们在飞行的时候,比开小汽车还要惬意。
飞在天上的玩意,可马虎不得,一架飞机动则数千万乃至数亿美元,飞行员的生命更加无法用金钱计算,因此矢量喷管的零部件,要求极高,选用最好的材料,超精密的加工工艺,强度和精度都是超一流的,制造难度可以同芯片媲美,是机械加工中的皇冠。
上图是F22的二元矢量喷口,是不是很简单,非常厚实的样子。当年F22亮相的时候,神秘兮兮的,连本国的记者想拍照都不可以,据说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尾端红外特征降低一些,也有助于雷达隐形,但是这样的矢量喷嘴,对机动性的提升并不大,因为只有两个方向可以调节嘛。
而F35由于需要尾喷大幅度变向,参与垂直起降,自然不能采用F22的二元矢量技术,而是采用了三元矢量,看看吧,兜了一个大圈子,又绕回来了。
矢量尾喷技术,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是要把它做得好,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是无法完成的,这个需要技术积淀,还要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背后涉及到各种材料科技、加工工艺、精确计算、模糊计算,反正就是一大堆普通人想不到的东西。
其实,矢量喷管技术,在宇宙航天中也有应用,有些火箭发动机的喷口角度可以微调,用来修正自己的飞行姿态,不过幅度没有飞机这么夸张,毕竟目前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用秒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