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被遗忘的辉煌,19世纪物理学的巅峰之作,
每当人们提起物理学,“大统一理论”都是令人神往的话题,这条“统一之路”源于19世纪物理学的巅峰之作。如今,这段故事却鲜为人知。
其实物理学本来就是多门学科统一起来的学问。借助“最小作用量原理”和“力学自然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被统一成了一门学科:物理学。
“大统一理论”其实早就有了,现在人们所说的“统一之路”都只是对原本的“大统一理论”的应用。
物理学的起源
“物理学”原本泛指一切自然科学,在19世纪,随着力学自然观的兴起,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l)在19世纪中叶定义了“物理学”。
符合力学自然观的学科即为物理学。
“力学自然观”其实就是说:力学原理是最基本的原理,光现象、热现象、电磁现象、化学现象、……,都可以用力学原理描述。
19世纪几乎所有的力学家、光学家、热学家、电磁学家都参与到了“力学自然观”的构建中,在这之后,他们都成为了物理学家。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成果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是联系世间万物的概念,这就是科普的内容,只涉及定性的讨论。
要知道,上面这些介绍还远远没有触及“力学自然观”定量分析的精髓(“大统一理论”)。
最小作用量
经典力学最伟大的成果是什么?
是衔接“力学自然观”的成果,也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
至于什么是作用量,你可以简单地理解成:能量在时间上的积累,或者是动量在空间上的积累,这两种看法是一样的。能量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动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所以作用量同时考虑了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积累。
最小作用量原理其实就是说:在一个力学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运动中,只有使作用量最小的运动才是真实发生的运动。
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力学又可以细分成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力学自然观”建立在分析力学之上,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在拉格朗日力学之上。
(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这是三种等价的力学。牛顿力学只是经典力学的阶段性成果,并不是经典力学的终点。大部分人只听过牛顿力学,这就注定大部分人无法真正踏入物理学的大门。)
拉格朗日力学实在是太重要了,说地形象一点,物理学中的拉格朗日力学就相当于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天山折梅手。了解了拉格朗日力学,在物理学中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
用最小作用量原理做定量分析会涉及到泛函极值问题,这种问题有通解,也就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下文简写成:E-L方程)。拉格朗日力学的核心方程也是这个方程。
方程中的L就是力学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是力学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的差值,所以不必对“拉格朗日量”感到恐惧,它只是能量而已。
拉格朗日力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写出一个力学系统的拉格朗日量,代入E-L方程,再求解E-L方程,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力学系统的一切。
力学自然观
根据力学自然观,热学系统、光学系统、电磁学系统、……,也能看成是力学系统,所以只要我们写出了xx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我们就知道了xx系统的一切。
拉格朗日力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分析力学系统的时候不必考虑力学系统的具体结构。这也是拉格朗日力学可以衔接力学自然观的原因,其实这也是力学自然观得以建立的原因,是拉格朗日力学拯救了力学自然观。
“力学自然观”刚被提出的时候,物理学家都在用齿轮、链条、滑轮、杠杆、螺杆、……这些机械零件去构建具体的“热”的力学结构、“电”的力学结构、“光”的力学结构、……,但是结果都不太好。而拉格朗日力学指出“不必纠结具体的力学结构”,算是救了力学自然观一次。
总之,一切物理学问题都变成了:写出拉格朗日量,然后求解E-L方程。
拉格朗日量
上面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网上流传的号称“最长公式”的这张图片其实就是标准粒子模型的拉格朗日量,只是个拉格朗日量而已,理论上描述了除引力之外的所有物理(这只是一种夸张的宣传语,别当真)。
当然,也可以写出引力场的拉格朗日量。
物理学中那些美妙的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狄拉克方程、……)都可以通过“写出拉格朗日量,再求解E-L方程”的方法得到。
这一套方法论从欧拉(L.Euler)、拉格朗日(J.Lagrange)用不同的两种视角写出E-L方程开始,经过哈密顿(W.R.Hamilton)点明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拉格朗日量,再由麦克斯韦(J.C.Maxwell)借助电磁场理论和力学自然观成功推广其适用范围,最终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