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李扬如何把脉多重压力下的中国经济
金融
时事
如何把脉多重压力下
的中国经济
迈入年,全球局势仍扑朔迷离,多重挑战正持续加压中国经济,如何精准把脉我国经济动向?
中国经济在应对老问题的同时也面临新情况,如结构性失业突出、劳动力供需错配、创业对就业边际带动能力趋弱;债务和杠杆率急剧下降反映出企业不愿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
1
综观国际形势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本来已经开始缩小的差距,在抗疫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本世纪头10年中,以中、印、俄、巴西和南非“金砖五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但发展到今天,金砖五国中,除了中国,其他均已黯淡无光了。诚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疫情发展以及抗疫政策的差异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大变化。美联储缩表:美国年11月宣布减少购债,表明其缩表进程已经开始,大致的步调是,先减少购债,再减少债务的余额,同时适时调整利率。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在五个方面受到影响:一是资金外流,二是利率上升,三是本币贬值,四是资产价格下降,五是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总的结果是:发展成本上升,发展动力下降。
全球供应链出现重大调整:美国就已明确宣布其供应链要尽可能与中国脱钩,美国及其盟友也在稳步进行着与中国的脱钩,不是暂时的政策,而是制度化脱钩。
2
洞察国内形势
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增长率自年开始下滑,至今已达5%。年预计经济增长5.5%。
投资增速下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等。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现在及未来相当长时期,都是投资驱动型的,因此,投资增速低迷成为经济增速下降的主因。即便是进出口,我国进口品主要是服务于我国投资主导型经济运行模式的投资品。投资下降,成为各界担心的主要问题,所以,在经济工作会上关于投资的阐述有好几处。
消费增长乏力。最基础的原因是居民的收入增长乏力,因为消费主要是居民的行为,居民要想消费有所增长,首先必须有收入的增长,而居民收入增长的状况并不理想。
净出口景气转换。年至年,我国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有效弥补了内需不足。主要由于海外对我国中间品的需求增大、“量跌价涨”以及美国港口补充库存和港口拥堵形成的“长鞭效应”造成的,这些因素不可长期持续。而以上因素在年上半年均可望纾解,因此,尽管年的出口仍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正能量,但是年同样可能是出口景气转换的年份,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趋势有可能存在极大差别。
物价走势分化。以年为界,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趋势性变化——在年之前基本上是同步震荡;年之后,CPI走势比较平稳,但PPI依旧剧烈波动。主要原因在于:CPI和PPI所覆盖的市场开始相对隔离,CPI所覆盖的消费品市场已形成充分竞争,是经济学中的“有效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使得该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平稳,而PPI所覆盖的依旧是非充分竞争的市场,存在垄断,且已经高度金融化,有金融产品属性。
就业出现新的情况。其一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尽管我国总就业人口失业率不到5%,但20-24岁群组的失业率高达20%。其二创业对就业的边际带动能力趋弱。跟踪分析显示,平均每新增一个市场主体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数量,从年的0.9个持续下降到年的不足0.5个。市场主体在增加,但带动的新增就业在降低。三是劳动力面临多重失衡和供需错配压力。包括,高耗能行业转型排挤出需要重新就业的人群;教培行业灾难式下滑,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要重新寻找工作;房地产中介行业,因行业不景气迅速萎缩等等。
债务和杠杆率发生新变化。年前,我国企业杠杆率上升迅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风险隐患,后有了去杠杆,年因疫情发生杠杆率重新跃升,但去年又急剧下降有所改善。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企业不愿意贷款来增加投资、增加生产,原因一是企业对未来形势判断的不确定性,二是受去杠杆导致的“资产负债表式衰退”问题的影响,企业不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因避免资产负债表情况暴露而破产。这一点要引起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