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中考物理基础保分重难题训练声光热力
答案:靠近凹近视眼
类型二:物态变化和内能1.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答案:C2.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大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内部气体压强逐渐不变答案:B3.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热量不可以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答案:B4.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酒精(q酒精=3×J/kg).若单位时间内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J/(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质是水B.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1∶2C.0~4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JD.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5%答案:D5.如图所示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如果a、b是同种物质,t1~t2时间内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D.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答案:C6.如图所示,质量一定的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木块在恒定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得越来越快;当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木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在C点。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小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B.撤去拉力F,木块持续滑动,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C.木块在BC段运动时,木块的内能变大D.木块在AB段运动得越来越快,此过程机械能守恒答案:C7.小宇在新闻中看到雪灾严重地区的环卫工人不断地向马路上的积雪中撒盐,引发了他的思考:雪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正常情况下雪难以熔化是因为气温(填“高于”或“低于”)雪的熔点,由此可以推测,环卫工人向雪中撒盐可以(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使其便于熔化。答案:凝华低于降低8.汽油机的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若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次;若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每次对外做功J,且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30g汽油,则这台汽油机效率为%。(汽油的热值为4.6×J/kg)答案:做功类型三:质量和密度、压强和浮力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相同质量的甲、乙物质体积之比为4∶1C.相同体积的甲、乙物质质量之比为2∶1D.相同体积的实心物体甲、乙放入水中,静止时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2∶1答案:D2.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双脚站立在泳池底部,已知脚掌的面积约为cm2,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人对泳池底部的压强大小最接近实际的是( )A.5×PaB.5×PaC.5×PaD.2.5×Pa答案:B3.如图所示是小宇用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制作的制作的航标灯模型,模型总重力为5N.模型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浮子B始终浸没在水中,它的重力为0.5N,体积为cm3.当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始终竖立在水面上(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位上升时,航标灯受到的浮力增大B.水位下降时,浮子B受到的浮力增大C.航标灯静止在水面上时,航标灯受到的浮力大小是5ND.航标灯静止在水面上时,航标灯排开水的体积为cm3答案:D4.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较大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C.将甲液体中物体A取下后放入液体中,液面会上升D.将乙液体中物体B取下后放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答案:D5.疫情期间,人们常用酒精消毒,浓度(无水酒精占总溶液的体积百分比)为75%时效果最好,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酒精分子能进入细菌内部杀死细菌,这是现象。若按标准比例配置(忽略配置过程中体积的变化,ρ酒精=0.8×kg/m3),75%的酒精密度应为g/cm3。若考虑配置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则配制的酒精密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溶液真实密度。答案:扩散0.85大于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容器中装有不同的液体,将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入两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两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则物体A所受浮力物体B所受浮力;容器甲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容器乙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物体A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物体B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等于小于大于7.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A、B用不可伸长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刚好浸没在水中,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6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3∶5。则B受到的重力为N,物体A的密度为g/cm3,物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N。答案:..如图甲,容器底面积为cm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的密度为kg/m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kg/m3,物体刚好浸没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Pa。(g取10N/kg)答案:1.5×0.9×900类型四:功、功率、简单机械1.如图甲,采用滑轮组装置提升水平地面上重为N的物体.当用如图乙所示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拉力F向下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动滑轮的重力为20NB.0~1s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30NC.2~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D.2~3s内,拉力F的功率是W答案:D2.如图,将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棒的B端使其缓慢匀速拉起,直至离开地面,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其中最合理的是( )答案:B3.小球从A位置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小球到达B位置时刚好接触轻弹簧(如图乙),小球到达最低点C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D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每受到0.5N的压力就缩短1厘米,轻弹簧在受到撞击到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C点时,所受重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动能一直增大C.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B位置到C位置,小球重力做功1.5J答案:D4.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物体使其沿水平桌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s,拉力F的功率为8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绳重和滑轮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力F为20N B.物体G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为40NC.动滑轮重10N D.滑轮组对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为60W答案:B5.小丽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为N的A物体4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拉力F为30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W,物体A克服地面摩擦做功的功率为W,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答案:3...如图所示,物体A在力F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物体B的质量为2.4kg,若A物体受桌面的摩擦力为2N,则2s内物体B克服重力做功J,动滑轮重力为N,拉力F的功率为W。(g取10N/kg)答案:4..67.如图所示,将总重为4N的钩码挂在A处,保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高度为0.2m,测力计示数为2N,其移动距离为0.5m.则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竖直向上拉动测力计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物体挂在B点,仍将钩码匀速提升0.2m,则在提升物体过程中杠杆的机械效率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80%不变变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