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清水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成为近期开放的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独特的建筑艺术标签。该建筑的设计师、省政协委员魏春雨告诉湘声报记者,这是国内较大也较为罕见的白色混凝土建筑之一,白度达80%以上。作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这几年,魏春雨带领他的团队,设计完成了李自健美术馆、中国书画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建筑,他正以设计改变着我们的城市风貌。结缘湘江新区近期开放的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是一个以浅白色为基调的长方形建筑,被魏春雨冠以“光影的容器、艺术的方舟”的设计理念,与对面圆形的李自健美术馆,一方一圆,形成一种契合的关系。(航拍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和李自健美术馆闫利鹏/摄)“两个馆隔得很近,李自健美术馆打造的是一个圆的概念,因此设计谢子龙影像馆时,我就想打造成一个方的概念,‘天圆地方’共同呈现一种平和的感觉。”开馆当天,站在堪称目前长沙独具文化地标的两座艺术场馆前,魏春雨难掩兴奋。据介绍,同一地块的湘江新区规划馆也来自他的设计,未来该地块还将有他已完成设计方案的雷宜锌雕塑馆亮相。作为湖南省“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魏春雨对湘江新区的选址论证、战略规划等,或作为评审专家、或直接参与设计,其带领的团队在本土设计上参与度很高,成为湘江新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真正的艺术馆是一个安静的盒子“真正的现代艺术馆,就是一个安静的盒子,烘托出一种冷静的氛围,湖南一直缺乏一个有着当代意识的、非常冷静的殿堂级艺术场所。”魏春雨非常庆幸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让他实现了这一理念。艺术馆外观呈长方形布局,以浅白色为基调,清水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突显东方式的极致简约和纯粹内敛。(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如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安藤忠雄等,都在其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日本国家大剧院、巴黎史前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艺术类公共文化建筑,也均采用这一建筑艺术。但在国内,目前有代表性的此类建筑作品还极少。庆幸的是,设计方案顺利获得谢子龙及相关方的认可。此外,艺术馆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对光的巧妙布局,人们在其中可看到不同的光影变化。回顾李自健美术馆的设计,魏春雨认为基于两个支点,一是通过建筑中间有一个空的轴,打通湘江与洋湖之间的视线通廊,将区域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二是建筑轴上有一个巨大的圆环,表达着李自健一种落叶归根、结缘、回归的意思。(李自健美术馆)大家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李自健美术馆设计上体现了律动性,而谢子龙影像馆就变成了流动的光影、艺术的方舟,停在水面,与李自健美术馆交相呼应。在这两个场馆的设计中,魏春雨都做了许多功能性引领,比如李自健美术馆设计了心灵空间、公共廊道、音乐厅等,而谢子龙摄影艺术馆则设计了咖啡厅、料理餐厅等,其目的是打破一般艺术博物馆功能单一的局限,在空间上扩展它的社会属性,使它更加地多元,最后的目的便是使它回馈给城市和公众。打造城市文化客厅艺术胜地中国书院博物馆、新坪塘中学、中南大学研发总部基地、张家界博物馆等重要项目,都是魏春雨近几年响当当的标志性设计建筑。他还参与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湖南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规划论证与设计招标评审,主持了《湘江新区滨江新城长望路两厢创新中心城市设计》《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城市设计》《湘江新区滨江新城城市设计》等相关设计。(张家界博物馆)魏春雨在长沙学习和生活已有30余年,可以说见证了湖南本土设计力量的逐渐壮大和聚集。如果冷静厘清湖南设计界的不足,魏春雨希望更多的作品或活动中,体现的不再是“某种资本的力量,市场杠杆的牵制”,而是对原创性、对本土地域性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