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初中物理各种题型解题技巧总结大全纯干货
一、[选择题]
1、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2、选择题的题型-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电路动态变化、估值类等
*概念辨析: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k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k规律理解: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k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联系实际: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k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k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的要求,只要相比
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图像分析: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
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电路故障(排除法):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电路动态变化: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或电路中开关状态不同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这样的电路称之为动态电路(是近几年中考必来题)。
主要中考命题角度:
(1)分析电路中由滑动变阻器弓
起的电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如风力计、油量表、压力计等,确定电路的动态变化;
(3)针对动态变化,计算相关物理量。
分析思路:
*估测类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照明电压值、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
约为1.0X10kg/m、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
车-般行驶速度约5m/s、--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二、[頃空题]
1、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
2、一般有这几种类型:
k直接记忆型镇空(概念、规律、常数、单位等)
分析型填空(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分析,物理图形、函敞图像的分析等)
k计算型镇空(实际是计算题,需要填的只是计算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按题目要求填写)
3、解答填空题应注意:
*对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回答要求用词简练到位,要用科学、规范的物理术语表述。
*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三、[作图题
1、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方面:力学、光学、电与磁的方面
2、一般类型有:么力的示意图
B、杠杆的力和力臂C、滑轮组的装配D、反射与折射光路图
E、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F、根据光路填光学元件
G、电路和电路图H、有关电与磁等I、物理图像
*力学作图题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以及滑轮组的装配这种街即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
*若作力,要明确是物体受到的力(具体哪个力)还是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①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的物体上。②力臂一定得过支点。③杠杆所受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
*光学作图
①要结合成像规律(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②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哪儿射向哪儿的
③注意箭头不能漏画,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
作图时要注意:
(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如:同-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线要
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如:力臂和磁感线可画虚线,也可画实线;力与光线一
定画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虛像定画虛线。
(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更不要少画。
四、[简答题
1、简答题一般的问题是
(1)解释现象。如:解释惯性现象、物态变化现象等;
(2)正误辨析,阐述原因。如辨析小明和小华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对话是否正确等;
(3)叙述工作原理。如:说明电磁继电器、油量表的工作原理
2、解题要求结论明确、理由充分、答案简练。
*如何做到简洁而准确。
(1)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弄清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
2)要找准关系。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3)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4)找准关键词。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必要时可以采用实验、数学、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应注意,要根据物理知识解答问题,不要凭借想当然和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的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
五、[实验与探究题]
1、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实验仪器和测量I具的使用:
(2)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
(3)教师的演示实验:
(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2、对于不同实验要掌握其不同的要点。
*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测量工具使用的共同点是:要求正确”“调、放、看、读、记”(测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测量中需用估读)
*演示实验:弄清实验的设计、实验对象、实验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及实验的注意点。要做到会看图说话
*对学生的探究性分组实验要求掌握①实验的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器材③实验步骤⑤实验现象⑥设计实验表格⑦归纳实验结论⑧作出必要的评估等。
3、自主性实验设计
*建立正确的“等效替代思想
*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准确性(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如:在烧杯中装满水后测其质量(X),在量筒中装上液体测质量(X)
六、[计算题1
1、现在的计算题的计算量都要求不高。其中主要涉及这几个主要公式:密度公式(ρ=m/V);固体压强公式P=F/S;功的公式(W=Fs);功率公式(P==w/t==Fv);机械效率公式。(n=w有用/总);热量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Q=cmOt;燃料燃烧放热:Q=qm);欧姆定律公式(I=U/R);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W/t);电热公式:(Q=I2Rt),此外可能会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gV。
2、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细心读题审题
(2)寻找解题根据
(3)解答和检验
3、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有必要文字说明、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单位要统--)、正确答案。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4、解计算题应注意:
单位的统--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5、计算题的主要类型:
*有关密度、压强、机械功、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此类试题一般围绕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展开,同时考虑实际使用机械做功时要克服机械自重、摩擦等因素,因此使用任何机械的效率都小于%。
*解题时要注意
D分清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②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
③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初中物理中一般不考虑拉线质量)。
④可根据滑轮组中n=s/h来确定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k有关热量、能量转换的计算热量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Q=cmOt;燃料燃烧放热Q==qm;电热公式Q=I2Rt
*解此类题注意:
①各种能量间转换的效率
②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
*有关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热的计算
(1)电路的结构变化问题
(2)电路计算中的"安全问题”。
*综合应用的计算
总之,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审题时需注意:
(1)理解关键词语
(2)挖掘隐含条件
(3)排除干扰因素
(4)对应相关原理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