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资源 >> 玉米咋就成了光杆杆大水大肥未必就是好事情
别看个子长的高,小心遭遇“哑巴灾”。
“今年种玉米省心多了,一水不用浇,长势美的很。”这是普遍的说法。在蒲城,“伏天遇上连阴雨”,多年未见过。
处处都有细心人,老赵就算一个。
“别高兴太早,今年的玉米收成不会太好”。老赵算是村上的能人,虽说言语少,肚子里可满是学问。
他说,今年不仅仅是咱这,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都出现玉米“光杆、秃尖缺粒、多穗小籽”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导致的雌穗发育异常。
大家都知道,玉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需要充裕的阳光、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而低温寡照、多雨造成的养分流失严重影响了雌穗发育,使雌穗发育延缓或受阻,导致吐丝晚或不吐丝。
1.雨水充足会使雄穗加速生长抽出,加上抽雄散粉期遇阴雨天气,导致散粉时间短、花粉量不足,更加重了玉米雌雄不调,正常雌穗吐丝比同株雄穗抽出晚2~3天,有的品种晚5~6天,由于雨水太多,加速了雄穗抽出,导致了部分玉米品种雌雄不能同期抽穗,有的品种出现了雄穗抽出10天左右,雌穗才陆续抽出,此时已处于雄穗散粉末期或已停止散粉,无法完成受精过程,造成玉米籽粒稀少或空秆现象。
2.低温多雨寡照的影响,延迟了雌穗发育的速度,同时也加速了果穗苞叶的老化,使之变硬,本来已降低活力的花丝,遇到变得坚硬的苞叶就更增加了抽出苞叶的难度,使某些玉米品种光有穗不长粒。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玉米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阶段,大水大肥不是好事情。
光长个子不结籽有何用,大家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