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博弈论的一些思想能真正改变你日常生活中的

发布时间:2022/11/3 18:18:20   
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22/5229348.html

以前的公司有一个同事H(性别女),是营销部一个组的小组长,性格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人也长得很漂亮,在公司里面人缘特好。

另一个同事M(性别男),是另一个组的小组长,做事比较稳重,善于聆听,常常是看透但不说透。他和H家住得比较近,下班后常常一起回家。

公司卖的是软件产品,这也是公司近几年开发的新产品。客户购买安装了之后,如果要一直使用下去,就得每年续费。

有一年,为了提升经营业绩,公司对营销部进行了改革,把营销部分为两个独立的部门——拓展客户部和维护客户部。

拓展客户部的主要工作是找到意向客户,与客户成交,维护客户部的主要工作是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确保产品使用期限到了之后能够续费,顺便销售一些附加产品给到客户。

拓展客户部和维护客户部的主管没有定,领导说二个月之后再定,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会从H和M之间选择,其中一人会成为拓展部主管,另一人会成为维护部主管。

H和M都想进入拓展部当主管,第一,拓展部的人都是部门中的“精英”;第二,拓展部的销售提成相对较高。

但是改革之后,在二个月的试行期中,H和M所带的团队中,都是兵分两路,一部分人负责拓展客户,一部分人负责维护客户。

正当大家都一鼓作气的拓展客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软件升级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已有客户的软件中,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技术支持到客户企业内部去做一些修复和更新。

按照公司规定,技术支持人员要去客户企业,需要至少一名销售人员的陪同。于是,大多数销售人员,都和技术支持一起去“照顾”老客户了,拓展新客户的工作稍有放缓。

周会议上,营销总监说,电商总监介绍了一个大客户过来,这个客户如果能够拿下,可以顶营销部之前三个月的销售额。看是让H还是M的团队去跟。

毫无疑问,H和M都想拿到这个香饽饽。

营销经理做了一个指示:你们统计一下最近半个月,你们团队需要陪同技术支持去修复软件的企业有多少,还有你们近期需要跟进的客户有多少,明天下班之前报过来。

H和M即刻回到团队中,让自己的团队成员去统计数据,同时大脑也在飞快的运转。

他们都很清楚,只要自己报出来的数量比对方少一些,就有可能得到这个跟进大客户的机会。

而且,只要得到了这个机会,二个月以后,当上拓展部主管的几率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但是报多少合适呢?

报多了可能会错失机会,报少了则会让领导看轻自己团队的销售能力。

他们的局限性在于,都不知道对方究竟会报多少。

H知道M一定会召集团队成员开会,让团队中的每个人报自己跟进客户和维护客户的数量。而H的人缘比较好,她可以旁敲侧击的向M团队中的人问出这个数据。

M的做事风格的确像H预想的那样,喜欢通过开会来统计数据。但他也意识到了H会利用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开会,而是让团队中的每个人把自己的数据发邮件报给他。

后来,M突然想到,团队中有一个女孩子F,跟H的关系很好,以前经常听H说她们俩一起逛街。

于是他心生一计:我可以在和F谈工作的时候,假装无意识的透露一下我们部门的客户数据,F可能会去主动告诉H,H也可能去找F询问。

下班路上,H和M照常一路同行。

H看似不经意的说:我们部门今天统计出来的客户数是,你们呢?

M记得他今天透露给F的信息是,于是他脱口而出说:我们团队是,看来你们的数量要少一些。

H笑了笑说:其实我们的数据相差不大。但是,我觉得经理不会光凭这个数据就做出决定。

M故作不知的说:你认为经理看重的是什么?

H得意的说:他更关心的,是我们的团队中,现在正在跟进的新客户有多少。

的确,随着近段时间,由于技术问题,导致拓展新客户的速度变慢,营销经理心急火燎,恨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去开拓新客户。

如果营销经理下面的两个团队中,其中一个团队正在跟进的新客户数量比较多,那么他一定会让这个团队集中精力拓展新业务,而让另一个团队去“攻破”大客户。这是投入回报比最高的方案。

至于维护客户的多少,这个不是特别重要,实在不行还可以从客服部调人过来帮忙。

所以,重要的不是总数量,而是正在开发的新客户的数量。

M若有所思的说:那么,想必你已经问过和我们部门直接对接的技术支持人员,已经知道我们正在维护的老客户有多少了吧?

H自鸣得意:是的,所以我可以计算出你们的新客户数量。

M冷静沉着的说:没错,你可以报比我们更低的数据。但是你别忘了,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公司系统里面查到,只是查询稍微有点麻烦而已。

H无比清楚的知道,M是在提示她,如果她谎报数据,那么M立刻就可以报告营销经理说,她在撒谎。营销经理就会去查询真实的数据。

H陷入沉思,没有说话。

M接着不紧不慢的说: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都想比对方报得数量少,不断的把客户数量往少的报,其实就类似于两家同类型的公司打价格战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H疑惑不解的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应该竞争,而应该合作是吗?

M坚定的说:是的,我崇尚公平竞争。无论我们开发新客户的实际数量是多少,我建议我们都报相同的人数。这样对我们双方来说,才是最有利的选择。你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H衡量了一下,点点头。

于是,他们协商了一个较高的客户数,这样对两人都有利。

最后的结果是,H遵守她和M之间的约定,给营销经理报了他们商量好的数量。而M实际报的数量比这个数量少。

于是,M获得了去跟进大客户的机会。

H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怒不可遏的冲到营销经理的办公室,告诉营销经理说M谎报了数据。

于是,营销经理去系统上查询数据并做了相应的计算,发现——M没有谎报数据。

别忘了,H以为她知道M的真实数据,但实际上,她所以为的,是她从朋友F和技术支持(跟M团队对接的技术支持人员)那里得知的信息,而F与这名技术支持人员从M那里听到的信息,都不是真实的。

很多年前,在看到这一幕发生的时候,我和你们一样,痛斥M,心疼H。

很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才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囚徒困境。

M和H,其实是一样的。

只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无论H如何选择,都会是同样的结果。

H选择跟M合作的最佳结果是,实现公平竞争;最劣结果就是当年出现的那种情况。

如果H不跟M合作,她就会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去汇报数据。

她以为,用F透露给她的数据(总客户数)-技术支持人员透露给她的数据(老客户数),就能算出M汇报给领导的新客户数量。

但是,因为M提前预测到了她的想法和行为,所以让F和技术支持人员得到了虚假数据。

因此,即使H实施了她想象中的最佳方案,依然会失败,因为她的行动在M的预料之中。

但是,这种情况对M也不利,因为M为了报出比H更少的客户数,可能要冒“被领导怀疑销售能力”的风险。

因此,M才会用“系统可以查询数据“的暗示,来“诱惑”H与他合作,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M运用的是博弈中的反转均衡。反转均衡的分析,能够追踪到对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当M知道H可能采取的行为倾向以及应对措施之后,他就可以先采取一些行动来控制全局。

但是,如果H也会运用反转均衡,或者她对M的承诺不够确信的话,那么,她就可以给出比约定数量和M预报数量更少的新客户数,从而赢得这个机会。

另外一点,如果不是因为两个月之后,他们要竞争“拓展部主管”这个岗位的话,也不至于博弈到这种地步。

他们完全可以采取真正的合作方案:坦诚商量好,这一次这个机会给谁,下一次这个机会给谁,或者是,两个人按比例分配。(毕竟,这种大客户的机会不是一次两次的,是长期都存在的)。

任何双赢的合作基础,都在于双方相信我们将再度合作。

当我们相信,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坦诚相待,达成双赢。

想要成为博弈的高手,不妨看看《博弈论》

《博弈论》,我看完后,有种“拨云见日”的感受,原来,原来男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手,不是在于拳头有多硬,而是在于具有博弈思维!

努力的人未必能获得成功,而能把握住关键,则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很多人非常勤奋,但就是很难成就事业,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把握住问题的关键,费了很大气力,也没解决任何实质问题,因此善于把握住问题关键,是博弈思维的根本,

其次,在我们与对方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我们要善于巧借杠杆以小博大来击败对方,而这里杠杆的支点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说事件中关键的人,这些人关键的薄弱点之类的都是我们借力打力、以小博大的所在之处,而这办法在历史当中也不止一次地证明了它的强劲之处,因此对于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手来说,这也是必须要懂得的东西!

一本好书能点开人的思路,能转变人的思维,还能让人拥有战胜别人的武器,《博弈论》这本书便是如此,解读了书里的内容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能在人生当中站稳脚跟,如此就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去收获属于自身的成功!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