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漫长的寒假中,同学们只能居家上网课。是啊,学习可千万不能松劲!不想学习的时候,你先看看动物界的“学霸”吧。作为人类以外拥有较高智力的动物,鹦鹉一直是科学家钟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研究的深入,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类人猿以外进化分支的智力发育潜力。人们对鹦鹉做过的一些研究(图片来源:见参考文献)有时不得不庆幸人类祖先早下树几百万年,否则现在在屏幕前滑动屏幕的就不是你的手指,而是鹦鹉的钩嘴了。下面我们就尝试用人类学科的标准来看看鹦鹉学校的同学都掌握了哪些课程。数学:没有幸运儿,只有数学家这里所提到的数学可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正儿八经的概率统计。人们使用产自新西兰的啄羊鹦鹉作为实验对象,与它们玩了一个抽奖小游戏。实验人员将黑色和橙色两种小棍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装入两个透明罐子中,向鹦鹉展示装好小棍的罐子,随后一名实验人员两手分别从两个罐子中各随机取出一根小棍,攥在手里让鹦鹉挑选。当鹦鹉挑中的手中是黑色小棍时算中奖并给予奖励,是橙色小棍时则什么都不给。罐口盖子掀开时,能恰好遮挡鹦鹉的视线,故能保证取样时选取的小棍颜色不被鹦鹉提前发现。从手中取小棍(图片来源:Bastos)鹦鹉在目睹了取样操作后,明显更愿意选择从黑色小棍比例更高的瓶中取样的手。无论罐子中黑色小棍的绝对数量多少,它们都能正确识别出中奖概率更大的罐子。后来实验人员又在两个罐子中加装了水平隔板,使罐子里实际能取出的小棍只有隔板上方的部分,这时发现鹦鹉能意识到这层隔板改变了实际抽样总体的大小,并按隔板以上小棍中黑色小棍的比例重新计算中奖概率。设置隔板前与设置隔板后(图片来源:Bastos)在第三步的实验中,实验人员玩了一个小套路。他们设置了两个黑色小棍比率相差很大的罐子,让两个人各负责一个罐子的取样,一次两人各只用一只手取一根小棍,同时伸给鹦鹉让其挑选。特别之处在于,负责高中奖率罐子的实验人员为随机取样,而负责低中奖率罐子的实验人员通过有意识的挑选,将抽出黑色小棍的概率大幅拔高。有趣的是,在最终两人提供的中奖率没有区别的情况下,鹦鹉居然明显表现出对刻意挑选黑色小棍的实验员的偏爱,并在罐中小棍再度调整后还能记住这个“开后门的彩票老板”,更倾向于去她手中取样。这三项实验表明了鹦鹉对于概率理解的三重深度:能够不基于绝对基数而是相对频率判断概率大小,能识别某种条件下的实际取样中奖概率,还能整合概率以外的社会环境信息来指导取样。知理,知势,更知心,带啄羊鹦鹉和章鱼保罗一块去买足彩,一定能有不错的收获。机械工程:阿基米德学得好,撬起世界难不了鹦鹉生性好动手动脚,它就像一个行走的羊角锤,凭借勾状喙和发达的头颈肌肉,无情地运用杠杆原理撬开一切能撬得动的物品。小到电脑键盘,大到木头窗框,似乎凡是带缝的东西它们都看不顺眼,欲毁之而后快。啄羊鹦鹉,因会袭击羊而得名(图片来源:pixbay.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