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前景 >> 告别无效努力,学会寻找机会,加持杠杆,抓
先跟大家分享了两个加速的办法,第一,就是找到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地区去努力;第二,就是在关键的20%上去努力。
这节课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方法,叫做加持杠杆。
就是当你找到了这样一个矿产丰富的区域之后,大家还记得我们分享的矿产分布图,不同的位置努力不一样。可是当你找到这个好的位置之后,你要怎么开始挖矿?
三个选择:第一,可以用手挖;第二,用铲子;第三、你还可以去买一个挖掘机去挖。
我们肯定要用挖掘机,因为挖掘机本身使用了一个杠杆原理,可以让你付出更少的辛苦劳动,挖到更多的宝藏。
我们经常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我本人的能力跟努力之外,我还可以加持哪些杠杆到我的人生当中,让我去撬动更多的资源?
这并不是鼓励大家投机取巧,而是要掌握这种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是杠杆思维,叫做「搞定一个,撬动更多」。
以前我们总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是鼓励每个人都要勤奋,本身意图没有错,但是按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方式去努力的话,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时间有上限,如果我们纯靠一分一分地出卖自己的脑力、体力去收获价值,想要收获更多的话,就只能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
所以我们顶多就是做到「我一个人干的活,顶别人两个人干的活」,或者「我24小时不睡觉,能顶别人三个」。
时间的上限,决定了我们收获的上限,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模式的缺点。在这种模式下努力的话,就会导致你每天觉得很累,压力很大,但是仍然做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这个模式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增长的速度很慢。
我们正常人的增长曲线一般是这样的,横轴是时间,从22岁开始工作,到65岁退休,纵轴是我们的收获,我们的增长曲线是一条斜向上的曲线。
一开始的时候,月薪元,年薪6万元,这条线的角度就会平缓一点,增长缓慢一点,到了后来,年薪万,这个角度就大一点。
大家可以在纸上自己画一画。对于一个低起点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爆发式增长,才能完成低起点的逆袭。
那怎么实现爆发式增长?就是把我们「投入一,得到一」的模式,变成「投入一,得到无穷」的模式,加入杠杆,还是那句话「搞定一个,撬动更多」。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告诉我们,只要给我们一个支点,给我们一个足够长的杠杆,连地球都是可以撬动的。
如果把杠杆运用在人生当中的话,就可以让我们付出同样的努力,但是得到数倍的收益跟影响力。
问题来了,怎么给自己的人生加杠杆?
先拿我自己来举例,我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加持了很多次的杠杆。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投资银行的经理,出入很高大上的CBD,因为我那时候没见过世面,所以能想到的最好工作就是那样的。
但是以我当时的成绩,跟当时的身份,我不可能接触到这种机会,尤其是有一些投资银行在学历方面,要求非常严格。
所以我就给自己加持一个杠杆北京大学,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上了北大之后,就变得厉害了很多,实际上,上不上北大,我的能力变化没有那么大,我还是我。
但是加不加「北大」杠杆,差别就大很多了,北大帮我撬动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很多机会是我不读北大,就得不到的。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这个世界上认可北大的人,比认可我的人要多得多。
所以我说可以通过搞定北大,撬动更多的机会,北大的资源附加在我身上,就完成了第一次爆发式成长。
但是我发现这个杠杆后来也不够,因为我小时候真的很天真,认为一路拼命,然后逆袭一个名牌大学,实现一次人生跳跃,就完成所有的人生任务了,可以了,够了。
但是等我从大学毕业之后,我才发现,从一个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考到北大,确实是完成了一个跨越式增长,但是放到这个社会上,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寒门学子,后来会面临悲剧的原因。
毕业之后,我在年轻的时候,仍然会被钱这个东西绑的死死的,要还房贷,要赡养老人,要养育孩子,我发现原来我这样的普通人,到社会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财务自由。
这样看来,我其实在成长过程当中,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我们总是把找到一个所谓的好工作,作为最终的奋斗目的,但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开始拼命找机会,我在想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后来就遇到了《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
如果我不参加《超级演说家》,我的演讲能力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实也不会很差。实际上,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的演讲能力可能比我好,但是他们没有去参加,我就去了。
《超级演说家》是一个电视节目,并且在网络上有很广泛的传播,能看到的人有很多,所以通过加持这个杠杆,我撬动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也就是说,我现在得到的合作机会,可能几倍、几十倍于以前我没有参加这个比赛的时候。
可是如果没有这个杠杆,或许我演讲能力还是不错,我将来在公司的年会上,或者我给领导做汇报的时候,我的演讲能力非常出色,让我更快的升职加薪,但是跟加入《超级演说家》这个杠杆之后,是不能比的。
所以《超级演说家》就是我抓到的第二个杠杆。
后来我开始打算做课程,因为这个世界上,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学习,我就打算把这些做成课程分享出去。
如果我做线下课程,我们这套课我需要讲五天,然后一年内不休息,最多可以讲个几十次,就达到上限了。
而在互联网这个时代,获取知识或者获取经验越来越方便便宜了,获取的难度低,除非是用传销,或者用一些很夸张的手段,才可以把课程卖得特别贵。
我小时候去听李阳到我们那边讲座,现场就会用到很高亢的一个声音,营造一个热烈的气氛,也会使用一些心理上的战术,让大家花几千块去买英语光碟,但这个东西在网络上,可能几十块儿甚至十几块,就可以获取了。
而且李阳真的很辛苦,他每年在全国各地来回跑,全靠自己这样一场一场的去成交,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跟精力,这样就不行。
这时候,其实应该加入一个杠杆,这个杠杆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首先让你可以一对多授课,多到几万、十几万都可以。
然后再加持渠道杠杆,放到别人的平台上,用别人的粉丝,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渠道,这样的话,我们一套课程就可以撬动更多的人来听,这个课程只要放在那,只要讲一次,只要还有人愿意来听,他都可以来,这个没有上限。
我自己的课程,其实在线上跟线下,内容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加入杠杆就可以让你的一份付出,被无限放大,回报也会大大的增加,大家都实惠。
我只要讲一次就可以,我的听众可以付出不到一百块钱就可以,我也不用一年天在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去讲,我只要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课程,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人生加入的三个很重要的杠杆,我自己能搞定的其实很少,但是北大可以搞定很多,我自己认识的人很少,但是《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知道的人很多,我能上的课有限,但是互联网可以让我上一次课,就抵达无数人。
杠杆的精髓就在于此,搞定一个,撬动更多。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一个普通人可以给自己怎么加杠杆,加哪些杠杆?
在这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一个普通人都有哪些资源?
首先我们有人脉资源,人脉资源上面,怎么加杠杆?
第一次看到人脉上的杠杆智慧,是我高中时候在一个女同学身上看到的。
这个女同学非常的聪明,但说实话,长得一般,然后学习也不好,没有人会想要跟她一起玩,但是她自己非常想跟学校里面那一批很活跃的人交朋友。
怎么办?她就集中时间搞定了班上的一个很漂亮的女生,那个女生就是校花,搞定那个女生之后,这个学校里面,就没有她交不了的朋友了,她就不用一个个去讨好,一个一个去交往了。
再后来,她也不搭理校花了,因为她有一堆的朋友,这些人都觉得认识她,可以认识很多人,所以都愿意跟她来交往。
这个智慧被我发现之后,觉得很妙,就是搞定一个人,就等于搞定很多人。
我第一次使用,是在我大学做销售的时候,做销售的时候,我就很喜欢重点搞定一些圈子里面的意见领袖。
比如广场舞的领舞大妈,这些人就是朋友很多,威望很高,你好好的给她做服务,搞定这一个人,就等于搞定她背后的一大帮。
除了人脉之外,最流行的杠杆就是资本杠杆,加一加资本杠杆,最后给人的命运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20年前,我们老家特别穷,因为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人人都很穷,没有什么贫富差距。
后来过了几十年。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一批人富起来了,而且是巨富,家里面就买很多的奔驰,宝马换着开。今天开奔驰,明天开宝马。他们是怎么富起来的?
比如其中有我一个同村的叔叔,他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是我们国家那时候进入了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需要扩张,需要建设需要盖大楼,他就想办法去银行搞到了一批贷款,那时候贷款是很松的,他就拿了贷款去打点政府,拿到地,再找人盖楼房,然后就发财了。
他就从一个很普通的工地工人,变成了我们那边最早的一批开发商,一样的努力,加不加资金的杠杆,完全不一样。
肯定有人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没有钱,所以到现在,还替别人盖房子,但是加了杠杆之后,同样的人,同样的努力,可以调动的资源更多,努力的效果就被成倍的放大。
我自己就在使用资金的杠杆,如果没有资金的话,我可能从事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的工作。但是加持了资本,我就可以撬动一个上千万的实业,我自己的资本还不够,当我的收益模式稳定之后,我会持续的去加杠杆,然后成倍放大我的努力回报。
什么时候适合加这个杠杆?就是当你发现一个机会赚到的钱,比使用这个钱的成本高就可以了。
比如你的投资回报率,比银行的利息高,你就可以加杠杆,当然不一定要去银行贷款,也可以借款,资本杠杆是可以成倍扩大我们的收入的,有时候也可以改变命运。
到最后一个就是时间杠杆,为什么说时间上,一定要加杠杆?
因为时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源,偏偏这个资源还有限,我们用脑力赚钱,我们用体力赚钱,最终体现的方式都是用时间去赚钱。
如果你的增长方式,对时间的依赖很重的话,是不可能出现倍增的。
什么叫做对时间的依赖重?我纯粹地把脑力跟体力卖给一个人,比如程序员为公司写程序,工人在工地上为包工头干活,就等于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卖给了老板,这样就很慢。
如果想要快起来,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就是成为梵高,梵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一个产品,然后只卖给了一个人,但这个产品是天价的。这个方法说实话,是比较难实现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我创造了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可以卖给很多人。
比如我写了一个软件,卖给无数人使用,我弄了一个游戏,给无数人玩。这时候就需要加入渠道杠杆,想办法扩展分销商,研究一个分销模式就可以。
显然后者是更容易达到的,我们把后者称作时间杠杆的一种。
还有一种加杠杆的方式,就是去购买别人的时间,用别人的时间来创造价值。
雇佣别人来为你干活,这样的话,你一天本来八小时,可以创造十个价值,那么当你雇佣了一百个人的时候,你等于说就可以创造个价值了。
杠杆思维让我们明白,为什么真正的企业家,真的是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模式。
俞敏洪老师跟李阳老师都是做英语的,但是他们后来的结果差别很大。早些年,一样知名,这些年,可能就差很多了。
那是因为李阳老师,几乎没有加什么人生杠杆,团队不大。去年有人跟我说,李阳老师去他们学校讲座,推销一个什么书。
到现在,他的营收方式还是靠出卖自己的这一份时间,所以必然是有上限的,因为他一年能够做的次数,是有限的。
但是俞敏洪老师就不一样了,他首先加了资本的杠杆,然后又拓展了很多分销商,这就是他的分销经销杠杆。他也不会事事亲力亲为。
事实上到现在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家,人家每天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我就很羡慕,因为他用别人的时间,别人的智慧,别人的体力去挣钱。
他也有加很大的时间杠杆,新东方上下,估计有上万名员工,都是他的时间杠杆,这些杠杆叠加在一起,让俞敏洪老师跟我们一样会呼吸的人类,一样的八小时,却可以在这八小时之内,创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几万倍高于我们的价值。
这就是杠杆的魔力,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创造一个杠杆系统,我们在这边只需要用我们的创意、知识跟智慧,去按一下这个杠杆,然后一连串的杠杆起作用,会帮你撬动巨大的、可能别人几辈子都不能拥有的资源,或者说直白一点「财富」。
最后总结一句,快速逆袭的秘密,就是给自己的努力,加持更多的杠杆,然后成倍放大自己的努力效果,撬动更多原本根本就撬不动的资源、机会跟事业。
所以必须要拥有的,就是这个杠杆的思维,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之外,我还能够加持的其他的杠杆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个思维的话,我们就永远都找不到这个杠杆,人永远都找不到一个自己根本就没有在找的东西,而这个杠杆就是加速的秘密,它的精髓就是「搞定一个,撬动更多」。
但凡看到可以「搞定一个,撬动更多」的机会,你就千万不要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