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学术争鸣闫立光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伦理

发布时间:2022/6/8 13:21:27   
北京好手足癣专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作者简介·

闫立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吉林长春)。

文章来源·

《道德与文明》年第2期。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YJC);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C6)。

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应用,如何调整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技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提供方向,为人类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提供价值指引,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主张以伦理的导向作用协调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规约和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对我们科学地处理科学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2

关键词

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关照;人的解放;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在给人的生活方式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不禁反思作为解决“是”的问题的科学技术与回答“应当”问题的伦理该怎样和谐共处。科技本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超出自身发展的边界,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疏离等社会问题突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知、对科技异化的伦理困境的剖析和批评,可以为我们解释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失范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们消除科技异化、规约科学技术发展,进而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一种科学指引。

1

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内在统一的伦理关照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是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的伦理关照,这种批判性的伦理关照实质是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伦理向度进行探析,之所以不能脱离人的发展,究其根源是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具有内在统一性。马克思曾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1]()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不仅是人创造了科学技术,而且科学技术也创造了人。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仅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为“物”,同时也在不断实现人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对象化与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双向内蕴的过程,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科学技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方式,本身就是人的对象化的“物”。人们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后半期,随着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而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同时又推动了整个市民社会的变革”[1]()。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虽然逐渐地脱离人,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实践活动,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脱离人类社会,相反,它对人类社会具有一种“全面变革”的作用,并且已经逐渐渗入到人的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也正是在这种“全面变革”的作用下,人们摆脱了被自然束缚的状态,从一个纯动物式的自然存在物变身为具有社会关系的社会存在物。

人的社会关系是一张多维度的关系网,首先是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劳动关系,其次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交往关系,而伦理关系则是人们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和交往的物质生产工具,这种生产工具不断地塑造和丰富着人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因此成为把握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切入点,而这种伦理关系使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了内在统一性。一方面,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的逻辑前提。劳动实践是历史发展的第一支点,作为历史发展网格中的“连结点”的人、科学技术和劳动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石,于人的发展而言,人的本质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本质是由人的劳动不断创造而生成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统一的实践活动不断促进人的发展,扬弃了抽象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视野下凝固的人,而变成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人,也正是由于劳动的不断发展,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不断彰显。于科学技术而言,劳动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的对象化产物,人通过劳动实践不断改造生产工具,也正是由于人的劳动不断推进,科学技术才会不断提高,并且成为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的“物质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的逻辑指向。人的发展最终追求的是全面自由,而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有力“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存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科学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存在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消灭了旧式社会分工,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科学技术的历史使命。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伦理关怀使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实现了从片面到全面、从束缚到自由的跃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编织成一种伦理关系,规范并促进了人的发展。

首先,人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伦理旨趣。科学技术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着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能力的提升,影响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在使用科学技术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人的社会关系产生深刻影响。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不仅把其看作一种生产力,而且还在生产关系层面对其进行反思,用科学技术来展现一种社会关系,“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2](34)。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科学技术彰显的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技术。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变得异化,异化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对人的发展的压制与束缚。在人的发展的“文明意识”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破除了一切陈旧、僵化的生产关系,大工业、大机器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从蒙昧无知走向了高度文明,创造了一幅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图景。而马克思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