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优势 >> 证券法苑第22卷上市公司杠杆收购
小编荐语
一度以来,杠杆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杠杆与多层嵌套,会给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带来多重风险。曾斌、韩斯睿的《上市公司杠杆收购的风险、治理和监管》便对此进行了探讨。今日推送该文,以飨诸君。
目录
一、几类典型的杠杆收购现象
(一)缺乏资产支持的银行并购贷款
(二)通过股权质押空手套白狼式的质押融资
(三)并购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公司”的模式
(四)险资举牌:万能险为自由资金+高杠杆举资模式
(五)资管计划:多重嵌套低调持股模式
二、杠杆收购的潜在风险
(一)上市公司经营层面的风险
(二)市场和投资者层面的风险
三、杠杆收购的监管路径探讨
(一)杠杆率监管?——是高低的判断还是有其他合理的方式?
(二)融资方式监管?——对并购融资工具,证监会的监管边界在哪?
(三)信息披露监管?——美国13D和13G披露
四、结论
摘要:随着对企业融资限制的逐步放宽,杠杆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宝万之争也展示了融资杠杆工具以及不同工具相互嵌套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及监管挑战。本文基于近两年我国发生的杠杆收购典型案例,以实证视角,对杠杆收购的作用机制及其给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从杠杆率监管、融资方式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了监管建议。
关键词:杠杆收购证券监管企业融资
随着企业融资限制的逐步放宽,杠杆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万科与宝能系之间的控制权争夺(以下简称宝万之争)中,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组成的恶意收购方(以下简称宝能系)复合使用保险资金、融资融券及收益互换等券商渠道、银行理财计划、股权质押、债券融资等多重杠杆工具相互嵌套以放大融资杠杆并有效融资以实现对万科股权的收购。
然而,宝万之争也展示了杠杆工具相互嵌套所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及监管挑战。近来,多起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杠杆收购受到监管机构的频繁问询;其中,杠杆收购所使用的资金来源和收购后计划等等均是监管机构关心的主要内容。至此,杠杆收购的风险和监管成为了市场和监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