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优势 >> 撬白茶饼,别再用菜刀斧子电锯了,教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天一大早,知了就已经开始在艳阳天里铆足了劲头嘶叫着。
没有微风,燥热难耐。
沉寂、休息了一夜,饱食了露水和树的汁液,它们更加有了精气神。
或许是昨夜新蜕变的,带着新生的喜悦,歌唱得特别卖力。
最近,在院子里经常捡到很多蝉蜕,就是所谓的“金蝉脱壳的”蝉壳。
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热?
本想着,用手机录几段蝉鸣,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有一段甚至把楼下依拔依姆闲话家常的声音,也录进去了。
在单调的蝉鸣声里,那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噪音。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从小就听罗大佑的那首《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
多么美好的情境,现在听起来,依然可亲。
回过神来,茶友来问了个问题。
说:“如何才能优雅地撬好一饼白茶,而不是像野蛮人?”
村姑陈脑补了一下画面,笑了好久好久。
关于白茶饼,如何撬,如何泡,好像是所有新茶友必经的一道门槛。
就像人的一生,必须会经历一次刻骨铭心。
今天,就来详细分说一下吧。
《2》
白茶饼之所以容易撬碎,是因为太干燥了。
含水量极低,干度极干。
我们的文章反复提到过,白茶的加工要领,就是尽可能地保留香气、滋味和养分。
并且,把干度做到最低。
按照国标中的规定,含水量必须低于8.5%,这样才能耐储存,避免受潮变质。
然而,干燥的白茶饼,很容易撬碎。
尤其技术不好的人,经常“翻车”,撬得满桌碎茶。
再倒霉一些,遇到一饼压得像铁饼,紧梆梆的茶饼,那更糟糕了。
大概率会喝到满嘴的碎茶。
因此,想要让自己撬白茶饼时的动作尽量优雅,在买茶这个环节,就要多花一点功夫。
一块优秀的白茶饼,必须是松紧适宜的。
芽头、叶片、茶梗,互相重叠,又不过分紧实。
彼此之间,又亲密又疏远,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想要做出这样近乎完美的白茶饼,就十分考验制茶师的技术了。
比如老S,出自他手的白茶饼,既不会散开,又不至于难撬。
同时,还留下了适当的缝隙,让白茶饼的内外可以匀速陈化,保持统一性。
反之,压得太紧的白茶饼,难以撬开,不适合大部分茶友。
严丝合缝,更不利于茶饼内部的陈化。
因为内部接触到氧气的机会太少了,时间就像被人为调慢了。
别的白茶饼,可能不到3年就已经陈化出醇厚的汤感了,而它则需要5年甚至更久,才能实现。
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3》
买到一饼好的白茶饼,接下来就是学习撬饼的方式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选对工具,也很关键。
有些茶友由于没有提前了解,直接用家里现成的剪刀、菜刀,甚至锤子,想要从白茶饼身上分离出一小块。
可是,工具选择不恰当,便会伤害到这饼珍贵的白茶。
如果是老白茶饼,那可真真是暴殄天物了。
为了阻止悲剧的上演,村姑陈建议,有打算喝白茶饼的朋友,都去某宝上买一把茶刀。
头部锋利,整体轻薄的茶刀,能够轻松刺入白茶饼的内部,并成功撬下一部分。
选好了器型后,材质就是次要了。
只要干净、卫生、质量过关,没有杂味和异味即可。
倘若遇到那种用药水泡过的,或者明显刷过漆的,散发着奇怪的味道。
那这种茶刀,肯定是不适合用来撬饼了。
万一上面的某些物质,掉到了茶叶里面,又被我们喝下肚子。
后果,想想就可怕。
目光再回到白茶饼身上,各位在撬饼之前,先把它拿起来,用眼睛观察侧面。
彼时,能清晰地看到,侧面有层层叠叠的纹理。
那么,只要顺着纹理去撬饼,便可以尽量减少破损,保持茶饼的相对完整性。
紧接着,一手按住白茶饼,一手握住茶刀,正式撬饼。
从缝隙处,平直地插入,大约2-3厘米的位置,不能太浅。
根据“杠杆原理”,茶刀要尽可能地深入,才能找到合适的支点。
伴随着清脆干燥的“刺啦声”,一片完整且轻薄的白茶饼,应声出现了。
如果才深入了1厘米,就急着开始往上抬刀撬饼。
就很有可能只撬出破碎的茶叶,不够完整。
而撬得薄一些,大一些,就能增加茶饼与水的接触面积,让物质更加均匀地浸出。
假如把茶饼撬得很厚,便不容易泡开,也不容易释放出香气与滋味来。
《4》
白茶饼要怎么冲泡?
其实,大方向上,白茶饼和散白茶的冲泡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
毫升的盖碗,投茶5克;
沸水冲泡,让干茶能够充分被浸润,高温释放茶香和茶味;
不要坐杯,快速出汤,保证物质均匀析出而不过量;
沥干茶汤,保证底部滴水不留,避免闷出苦涩味……
但是,白茶饼毕竟和散茶的形态不一样,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要调整冲泡手法。
比如,当你遇到了一碗很碎的白茶饼,不管是技术不好,撬得太碎,还是茶饼过于紧实,很难撬出完整的部分。
这些碎茶,总不能浪费了。
而按照正常的盖碗泡茶方式,碎茶就会不受控制地随着水流,大量进入盖碗里。
影响美观不说,还影响喝茶体验。
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茶滤。
茶滤,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过滤茶叶的一个茶桌小工具。
虽然平时泡白茶不提倡用茶滤,因为白毫很有可能会被阻拦在滤网上,削弱汤水里的毫香和鲜爽感,不够原汁原味。
但特殊情况,也要特殊处理。
很碎很碎的茶,我们很难去抵挡地心引力的作用。
因此,想要把碎茶也泡出美好的风味,就在出汤之前,往公道杯上架一只茶滤吧。
又比如,当你喝到饼窝处时,不闷泡很难泡开。
快出水五冲以后,茶饼还是纹丝不动,茶汤的味道也偏淡。
这时候,可以调整一下方法,第一冲和第二冲,延迟5秒钟出汤。
到了第三冲,你会发现,饼窝已经有微微膨胀和松动的迹象了。
然后,拿出一把干净的茶夹,将饼窝的叶片层层剥离。
通过额外的步骤,来让茶叶的物质释放更快速,更均匀,品尝到饼窝的醇厚。
《5》
成功没有捷径,就是多泡,多撬,熟能生巧。
古语云,唯手熟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并不是每个人,每一次撬饼,都能保证完整和漂亮。
即便是老茶客,也有偶尔失手的时候。
因此,在新手阶段,不必太焦虑。
当然,买到一块松紧适宜的白茶饼,能事半功倍。
放平心态,通过自己的巧手,泡出一杯香气四溢的茶汤来,一点都不困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