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市场 >> 员工持股计划ldquo冰火两重天r
数据显示,目前还有74个已建仓未解锁的员工持股计划股价倒挂。从前期一些顺利清仓公司的情况看,释放利好,已成为公司助员工持股计划脱身的妙招。
此外,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去杠杆”已成为市场共识,一度风行的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将退出舞台。
解锁期“冰火两重天”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更市场化的激励方式,曾在去年行情火爆时被上市公司广为推崇。随着时间推移,今年,不少持股计划到了“见分晓”的时候。据证券时报统计,目前A股共有88家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股票限售期已满,到今年年底,股票到期解锁的员工持股计划共计个,最初购买成本超亿元。此外,今年有23家上市公司持股计划存续期也将届满,除高新兴、美克家居等主动展期外,其他公司大多面临出售压力。目前,仅有18家公司通过公告和互动平台宣告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出售完毕,其收获可谓“冰火两重天”。其中,建仓早又高杠杆的安利股份、欧菲光等实现了高额收益。安利股份7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第1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公司.43万股股票已完成出售,后续公司将进行资产清算和分配工作。深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安利股份员工持股计划今年7月解禁后不久,即以18.5元/股的价格卖出,账面浮盈约43%,考虑到大股东为参与员工提供了8倍资金的借款,其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收益在三倍以上。欧菲光是年最早尝试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之一。其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年11月的买入价格为22.59元/股,今年5月卖出价格为29.07元/股,考虑到中间公司的两次分红及高达29倍的杠杆,参与持股计划各方的盈利可想而知。同样,海普瑞的员工持股计划成本为21.37元/股,卖出成本主要为29.28元/股,账面浮盈大约为39%。此外,目前已更名中金环境的南方泵业手法亦算精妙。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成本仅为24.4元/股,在去年11月底,该计划以44.55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向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转让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账面浮盈82%。尽管大多数持股计划获利出局,但也有飞马国际、中南建设等员工持股计划“快刀斩乱麻”认赔离场,由大股东自掏腰包“保底”。飞马国际员工持股计划去年7月建仓成本为25.45元/股,今年7月3日到期后即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从股价表现来看应是亏损状态。中南建设员工持股计划年5月从控股股东城市建投手中购入万股,均价为17.65元/股,今年6月2日,公司称“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折价转让部分股份”,机构通过收益互换所持有公司股票已全部出售完毕。对应大宗交易信息,6月1日有机构专用席位以15.73元/股的价格卖出了万股中南建设。好在即使是亏损离场的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基本收益还有保障,由财大气粗的大股东进行了补偿。飞马国际的设计是,控股股东对员工认购的普通级份额本金进行差额补足。中南建设也保证了员工自有资金收益率将不低于每年10%,由大股东托底。此外,部分员工持股计划解禁后难觅踪迹,除了等待时机出售外,也可能是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股份卖出属于自愿性披露事项,无需另行公告,上市公司或将选择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此外,宗申动力等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股解禁后将股票转至参与计划的员工个人账户,化整为零后,员工持股计划出售股票也难被市场觉察。利好助持股计划脱身除了上述已经清仓了结的员工持股计划外,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还有家上市公司的份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建仓,但并未到解锁期。其中,有74个员工持股计划发生了股价倒挂,占比超1/3。目前亏损比例最大的是中安消,公司去年11月9日完成建仓,按前复权价计算,购买均价为36.元。目前公司股价仅在21元左右,折价率超过40%。这些股价倒挂的员工持股计划,最后真的会大面积亏损离场吗?从近期的情况看,借助利好消息“脱身”成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选择。从目前已高位减持的员工持股计划来看,多数和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并购、增发、转型等利好不无联系。在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完毕的上市公司中,麦达数字、中金环境等在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间完成了并购转型并更名的大转型;齐心集团、洲明科技、翰宇药业、新文化、利欧股份则都推出了每10股转增10股以上的高送转“礼包”。例如在今年2月3日,东方电热的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正式解禁,而就在解禁前夕的2月1日,东方电热预披露拟10股转增18股,其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员工持股在2月17日以14.74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账面浮盈近五成。此外,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展期也是个办法。8月12日,科力远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会议决定对持股计划展期12个月,超过98%表决票表示同意将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至年10月13日。去年6月1日,科力远员工持股计划以21.27元/股定向受让了大股东所持部分股票,以今年8月12日股价计,目前复权后浮亏约近20%。目前科力远增发加码主业的方案刚获证监会受理。信达证券认为,持股成本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接近甚至跌破,便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明显的投资机会。高杠杆时代将成为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大跌的洗礼后,“去杠杆”已成为市场共识,一度风行的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将退出舞台。证监会7月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从强化风险角度加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其中第四条规定,不允许“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1倍”,不允许“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这对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影响极大。新规之下,多家上市公司选择取消员工持股计划。润邦股份8月10日晚间公告,经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经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珠海中富8月3日晚间公告将终止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表示,由于在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有效期内,证监会于7月18日施行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票类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能超过1倍,《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的方案与该规定相冲突,但是因为公司又无法及时进行修改,经持有人大会投票表决同意终止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八菱科技也在同日终止员工持股计划。终止的原因同样是不符合证监会新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除终止员工持股计划外,还有上市公司着手对持股计划的方案进行调整。东方金钰7月27日公告称,鉴于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需要通过设立资管计划成立,因新的监管制度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方案仍在与各相关中介机构沟通中。百川能源7月21日公告显示,早前的资管计划份额上限为万份,每份份额为1.00元,按2:1比例设立优先级份额和次级份额。而修订后的方案显示,资管计划份额上限不变,但按照1:1的比例设立优先份额和次级份额,其中优先份额为万份;次级份额为万份。7月18日完成第三期员工持股股票购买的亚厦股份表示,因为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太大,决定不再引入1:1的资金杠杆,员工持股计划仅通过大宗交易以11.96元/股购买了万股,规模较原计划上限大幅缩水。8月4日,海利生物也修订了包括优先级和次级份额设置等一系列内容。事实上,更多的企业开始执行定增式员工持股计划。去年共有68家民营企业持股计划通过定增获得公司股份,今年在员工持股计划总数下滑的基础上,23家决定以定增方式认购公司股份,从而将限售期拉长至36个月。近期温氏股份、完美世界的员工持股计划都选择了增发模式,从长期绑定员工与上市公司利益。业内人士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本意是通过利益的“捆绑”给员工带来激励,而不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新规的推出,避免了高杠杆的豪赌,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综合媒体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