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这波疫情经济危害已显下个月我家要借钱生活

发布时间:2022/4/20 16:43:32   

四大少的话:当上海中产们纷纷在网上花式秀买菜难时,疫情对经济的真正危害已经真实的发生。行业萎靡,有的家庭现金流已经到了临界点。我一直提醒读者,经济下行阶段,要花都更多精力在工作上,不要追高杠杆,不要超前消费,有时要想到没时,真正困难来临,一分钱放倒英雄汉。

个字阅读时长:5分钟

这一波疫情的反弹,大家都感受到对经济和现金流的影响了,但是影响到底有多大?

只凭感受是不够的,还是要靠数据说话。

数据来了,中金固收的研报,解读一下。

数据来源:中金固收

这波疫情确实反弹得比较严重,从南到北,自西向东,一二三四线都没落下,疫情最严重的吉林确诊已经超过2万,无症状还没算,全国感染总数接近4万。

疫情严峻,随之而来的是防控加码,有疫情的城市基本是半封状态,没发现感染的城市也在积极防控,这对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肯定是有影响的。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旅游和餐饮在内的服务行业

2、出行和交通行业

3、基建、地产和施工行业

下面来看具体的数据。

周度电影票房

为什么一分析服务业消费就要提票房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比起餐饮、旅游等行业,票房的统计更精准可靠。第二个春节档的时候说过,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影城遍地开花,观影门槛进一步降低,电影消费意愿越来越高,所以,电影票房普遍被当成消费的一个风向标。不多说了,春节没有疫情的时候都不理想,现在有疫情更是惨不忍睹:今年-2月电影总票房同比去年下滑6.7%左右,然而今年3月前三周电影票房同比跌幅已经扩大至3.2%。这个风向标不用看了。从3月开始,酒店入住率就大幅下跌,说明不管旅游还是出差,都明显减少了。实际上今年-2月酒店入住率比去年同期平均高出7%左右,但3月以来酒店入住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平均下滑了%。这个数据还要结合交通数据来看,交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目前一季度的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不过可以通过百度迁徙的数据来做侧面的观察。基本上,有疫情散发的城市,迁徙都大幅下滑了,出差一次就要隔离4天,当然要下滑,侧面说明经济活动也大幅度减少。具体交通数据,可能要到下个月才能看到。能看到的还有一个地铁数据:下滑速度虽然没有疫情刚爆发的年那么大,但是比年下滑明显增大,这和城市防控加码措施是有关联的。小区封控,居家上班,不少城市复工之后又停工,还有跨城上班的更惨。当然,比起白领,工地开工的情况更不乐观。工地开工不好统计,但是上游原材料是有数据的,钢铁和水泥的成交都在下滑,说明很多工地没有开工。参考上面的出行数据,好多工人应该过年还被困在老家出不来吧,制造业的用工荒也是问题。今年经济不靠房地产的话,主要就靠基建来拉,疫情反弹,对工地开工也有影响,真的是。总结一下:消费、出行、开工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疫情的影响,严重的地区,经济活动暂时处在半停滞状态,一季度本来不错的开局,被3月份的疫情给拖累了。其实光看大面上的数据已经感觉不太好,再加上结构性的问题,有人感受到暖意,多数人感受到寒意,甚至不只是寒意,好多人的现金流已经处在临界点了,最近看到网上的讨论情绪都有些激动。今天看到“大葱妈”的一段分享:

下个月我家就要借钱生活了,今天还跟老公吵架了,原因是去超市女儿想吃零食,我要买,老公说,饭都要吃不上了,吃什么零食。

去年我老公一共才赚了七万块钱,我没工作,我儿子女儿的上学花销,女儿舞蹈班,我看病检查吃药,家里生活费花了四万多,房贷将近两万块,所以挣得钱都花了。

我老公的工作是临时工,当初不愿意去公司是因为临时工给得多,一天多,加上加班,一天将近元,但是疫情反复,就导致阶段性停工,所以去年才赚了七万多。

月底过年老公就没有上班,春节过后将要上班,我婆婆病了,老公和大哥开车赶回老家待了半个月。婆婆没事了,老公寻思提前坐火车回来上班,结果到火车站下车就被定义为密接,直接救护车拉走隔离。

隔离期满将要上班,沈阳这里疫情又严重了,各种停工停产,导致老公也没班上。

老公有个表外甥因为疫情被裁员了,以前住宿舍,现在没工作没地方住,也吃住在我们家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很能吃,我们家一顿饭吃挂面五个人都要吃一斤半还要加菜。

3月日开学我去学校食堂打零工,一个月块,结果干了半个月学校也停课了,马上3月底了,我们家等于是两个月没收入了,之前没有一点积蓄,买房子还有欠款,真是太难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奈。-2-简单分析下她家的情况。先看家庭情况:单职工,不对,单灵活就业人员,上有老下有小,还是二孩,妻子、婆婆身体不太好,城市新市民,没有根基,父母帮不上忙,老家还有负担。可以说,这种家庭情况太普遍了。好在不是双独家庭,看女方老家父母大概不用她操心,不然压力更大。再看收支情况:男方灵活就业,工作不稳定,一天,加班,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不是干装修,就是外包安装维修吧。疫情之前,这种工作确实挣钱,一个月上万不在话下,旺季可能2万都不止。但是,问题在于不稳定,从家庭收入配置来看,最好女方能有个稳健一点有持续现金流的工作,搭配男方收入高但不稳定的灵活工作,就完美了。看这个情况,双方父母估计也支援不上了。再看支出:两个娃,加生活支出,是最大开支了,一年4万块,真心不算多。房贷,一年2万,说多不算多,但是从收入来看,已经占了全年收入的近3成。医疗支出,女方看病吃药,婆婆身体也不好。7万块,一分不剩。而且,最近疫情严峻,他们又没有积蓄,零工也做不了了,现金流断了,已经从吃饭上开始节省了,OMG,太难了。孩子的零食,家人的挂面,都要精打细算。这个时候,女方想去食堂打零工,补贴家用,也因为疫情无法继续。一句话:没有进水,到处漏水。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了,但是他们的问题可以说普遍存在,或多或少,或重或轻而已。情况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但是现阶段看政策,只能说先尽快控制疫情吧。就这样。

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