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发展 >> 实验一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弹性形变与内应力的关系,它只与材料性质有关,是选择工程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1、学会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一种方法;
2、掌握激光衍射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数显液压加力杨氏模量测定仪,新型光杠杆,螺旋测微器,钢卷尺、游标卡尺,直尺各一个。
放大法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测量技术。我们将在本课程中接触到机械放大、光放大、电子放大等测量术。如螺旋测微器是通过机械放大而提高测量精度的,示波器是通过将电子信号放大后进行观测的。本实验采用的光杠杆法是属光放大技术。光杠杆放大原理被广泛地用于许多高灵敏度仪表中,如光电反射式检流计、冲击电流计等。放大法的核心是将微小变化量输入一个“放大器”,经放大后再作精确测量。设微小变化量用ΔL表示,放大后的测量值为N。原则上A越大,越有利于测量,但往往会引起信号失真。研究保真技术已成为测量技术的一个专门领域。
本实验的整套装置由“数显液压加力杨氏模量拉伸仪”和“新型光杠杆”组成。
数显液压加力杨氏模量拉伸仪如图4-1-1所示,金属丝上下两端用钻头夹具夹紧,上端固定于双立柱的横梁上,下端钻头卡的连接拉杆穿过固定平台中间的套孔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加力装置施力给传感器,从而拉伸金属丝。所施力大小由电子数字显示系统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加力大小由液压调节阀改变。
图4-1-2(a)为新型光杠杆的结构示意图。在等腰三角形铁板1的三个角上,各有一个尖头螺钉,底边连线上的两个螺钉B和C称为前足尖,顶点上的螺钉A称为后足尖,2为光杠杆倾角调节架,3为光杠杆反射镜。调节架可使反射镜作水平转动和俯仰角调节。测量标尺在反射镜的侧面并与反射镜在同一平面上,如图4-1-2(b)所示。测量时两个前足尖放在杨氏模量测定仪的固定平台上,后足尖则放在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面上,该测量端面就是与金属丝下端夹头相固定连接的水平托板。当金属丝受力后,产生微小伸长,后足尖便随测量端面一起作微小移动,并使光杠杆绕前足尖转动一微小角度,从而带动光杠杆反射镜转动相应的微小角度,这样标尺的像在光杠杆反射镜和调节反射镜之间反射,便把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较大的线位移。这就是光杠杆产生光放大的基本原理。
1、将光杠杆的前足尖放在固定平台上,后足尖放在测量端面托板的平面上,并使其反射镜面基本在竖直面内,否则应调节光杠杆的倾角调节螺钉。
2、连接液压连接管接口(一般实验室已经连接好)。使液压调节螺杆沿减力方向调至“零位”(注意:顺时针转动螺杆为加力方向,反时针转动为减力方向)。
3、调节光路
(1)将光杠杆放置好,两前足尖放在平台槽内,后足尖置于与钢丝固定的圆形托盘上。调节光杠杆平面镜的各倾角螺丝,使平面镜与平台面基本垂直。
(2)放置光杠杆后,调节反射镜的倾角螺丝,使反射镜镜面与光杠杆镜面基本平行。
(3)调节望远镜倾角螺丝,使望远镜基本水平,通过望远镜找到标尺的像;若找不到,应调节光杠杆和反射镜倾角螺丝和望远镜的位置。
(4)调节望远镜的目镜焦距看清叉丝平面的三条准线。调节物镜焦距看清反射回的标尺像。
4、测量
(1)按下拉伸仪的“开/关”键。待显示器出现“0.”后,用液压螺杆加力,显示屏上会出现所施拉力。
(2)为测量数据准确方便,先测量加载过程,将数显拉力从10Kg始,每间隔2Kg记录标尺读数;隔数分钟后,连续减载,每减少2kg观测一次标尺读数,分别读取八组数据,填入记录表格4-1-1中。(注意,由于存在弛豫时间,一定要等数显拉力值完全稳定后才能记录标尺读数)
(3)观测完毕应调节液压调节螺杆旋至最外,使测力指示“0.”附近后,再关掉拉伸仪的“电源”。
(4)测量D,L,b,d值,其中D,L,b只测一次,d用千分尺在金属丝的不同位置测5次,数据记入表格4-1-2中。
5、数据代人计算Y.导出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传导公式,再求标准不确定度。
1、调节望远镜时,要注意视差的消除,即要求做到眼睛上下移动时,标尺读数相对十字叉丝无相对位移。
2、光杠杆是光学器件,不要用手摸镜面。光杠杆放在支架上必须用细线与支架连结,
以防掉落,打碎镜子。
3、由于钢丝不直或钻头夹具夹得不紧将出现假伸长,为此,必须用力将钻头卡夹紧钢丝。同时,在测量前应将金属丝拉直并施加适当的预拉力。
4、由于钢丝在加外力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伸长量,这种现象称为滞后效应,这段时间称为驰豫时间。为此每次加力后应等到显示器数据稳定后再进行测读数据。
5、金属丝(钢丝)锈蚀或长期受力产生所谓金属疲劳,将导致应力集中或非弹性形变,因此,当发生钢丝锈蚀或使用2年以上应作更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