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陕西省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实验

发布时间:2023/12/16 16:49:39   
治疗白癜风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220614/10991939.html

#中考物理#

试题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10分)

1.实验器材:杠杆(带刻度)、铁架台、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80分)

1.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位

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保持钩码数量不变,改变支点两侧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

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改变支点右(或左)侧钩码数量和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理实验器材(10分)

试题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

2.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0分)

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量筒一个(ml)、烧杯一个、镊子、水、金属块(小石块也可)、细线。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80分)

1.将天平调节平衡。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3.把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水的体积V1。

4.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慢慢地放入量筒中,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2。

5.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6.测量结果:

所测金属块的密度是:g/cm3,合kg/m3

四、整理实验器材(10分)

试题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10分)

1.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或其它光源)、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结论(80分)

1.组装器材并将烛焰(或其它光源)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及光屏的中心大

致调整在同一高度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整刻度位置。

3.把蜡烛(或其它光源)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u2f),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并填入下表中。

4.把蜡烛(或其它光源)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fu2f),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并填入下表中。

f=10cm

5.实验结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得到了______(填“倒立”或“正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得到了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四、整理实验器材(10分)

试题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二、实验器材(10分)

1.实验器材: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量程合适)、钩码。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结论(80分)

1.把木块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条件及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条件及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木块上放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钩码与木块一

起在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条件及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因素有关;

接触面越、压力越,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

四、整理实验器材(10分)

试题五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10分)

1.实验器材:5Ω、10Ω、15Ω的电阻各1个、电源、开关、3个电流表、导线若干。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结论(80分)

CAAB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将开关断开,将3个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处。

2.检查无误,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更换其中一个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

四、整理实验器材(10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0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