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吴建斌房企规模扩张的机会还在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5/5/5 14:55:13   
来源:观点地产网博鳌演讲

吴建斌:房企规模扩张的机会还在观点地产网-08-:52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在竞争中的自我平衡,房企实际上是在竞争过程中的优胜劣汰,这是非常自然的规律,没什么不好的。吴建斌(阳光控股执行董事、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全球合伙人):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观点地产机构邀请参加今天这个演讲,这次机会非常难得,正好也是博鳌20周年,在此首先祝贺博鳌房地产论坛20周年生日快乐。期待论坛越办越好,继续延续20年。下面我演讲的主题是“熟知杠杆天平原理,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的模型”。这个题目是观点给了我两个题目,我从中选的一个,选这个题目是觉得稍微难一点,想挑战一下自己。因为过去讲宏观、讲财务概念多一些,我想找一个模型,看财务平衡和规模扩张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的原理,或者可以量化,所以我就挑了一个我认为比较难讲的课题。但是由于我过去一直在财务、金融、战略这个领域从事管理业务,有20多年的经验,我也一直在寻找这中间有没有一个平衡关系,在讲这个平衡关系之前,我特意画了一个天平。这个天平的左边是负债,右边是规模,中间是利润。做企业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这几个指标在奋斗,当负债重的时候,规模这个天平就要向上走,也就是加杠杆的过程,我们的规模就可以做大。当负债减轻,规模必然会下降,中间好像有一个关系,就是加负债、加杠杆,规模就会上升,减负债、降杠杆,规模就要下降,它们之间的支撑点就是利润。所以要找一个量化的关系,单这么讲感觉好像是这个意思,但是中间有没有一个可以计算的公式,或者计算的模型把它计算出来,我试图通过这次论坛倒逼一下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什么是财务平衡?因为我是管财务出身的,我认为财务平衡一般都是讲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之间的平衡关系,或者是讲经营活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或者用时间的维度来讲是讲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占用,以及收入与支出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平衡关系。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这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动态平衡,这是我对财务平衡的一个结论。怎么样做到财务时点的平衡与动态平衡?我想来想去,我认为还是从收与支来解决。作为一家房企,收入一般是经营性的收入,投资性的收入,融资性的收入,作为它的支出,一般往往都是经营性的支出、投资性的支出,或者归还到期贷款的融资性的支出,都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最后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所以我给它假设的前提叫收大于支,才能做到一种平衡,就是收入要大于支出,你才能做到平衡,如果收入比支出要少,这个企业可能在流动方面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它就不平衡了。简而言之,财务平衡就是要做到短期、中期、长期收与支时点上的平衡,或者是一种动态的弹性平衡。我曾经在公共场合也讲过,一个企业的奋斗目标是很多的,但是归根结底核心的目标是优化和提升资产负债表,终身为优化与提升资产负债表而奋斗,这是干企业的目的。当然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粗粗听下来感觉是一对矛盾,想来想去,关键是一个度,这个度怎么样掌握,也就是这个扩张的速度与负债之间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当我们了解了财务平衡的概念与要求之后,重点就在于收与支的规划与把控上,收和支是可以规划的,既然可以规划就是量化的管理,当规划出来之后我们怎么把控它,怎么管理它,这是实际操盘的过程。当前房企规模扩张还是第一需要,几乎在这个方面是不存在争议的,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为什么要做规模?因为是大有可为,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把规模做大,其实可以带来很多的红利,所以房地产市场做大规模,在目前我认为还是第一需要。但是在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一般可能会受到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驱动,就像刚才的天平一样,当你的负债加得越大,你的规模也就越大。我们在房企里面往往讲三个杠杆,一个是财务杠杆,一个是经营杠杆,一个是合作杠杆。这三个杠杆之间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就是资金的来源方,它们之间有一个权重关系,这个权重关系其实是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房地产市场销售是很火热的,土地市场也是很火热的,那我认为财务杠杆就是应该加,它的比重就应该是加大,而且是越大越好。如果是销售的市场在下行,或者在横盘,土地市场仍然火热,就要减财务杠杆,千万不要把方向搞错了,加的是经营杠杆与合作杠杆,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行。它们三者之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当前我们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其实把今年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大段,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家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比去年同期宽松的政策,土地市场出现火热,实质上我观察下来,家家都在加杠杆。下半年,国际形势不确定的,在这种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内政策又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确保安全运行又排在第一位,很自然我们的财务杠杆是要减,而不是要加。所以我的结论是,提升经营杠杆占比是一个趋势,降低财务杠杆也是一个趋势,但是把两个杠杆放在资产负债表的来源方,实质上就可以看到财务杠杆的占比是仍然巨大的,经营杠杆跟合作杠杆占比的权重是不可能超过财务杠杆的。关于房企规模扩张的度到底在哪里,房企继续规模扩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有规模才有红利,有规模才有蹲位或者有地位,这是我们大家普遍的共识。特别是中国房地产才走过二三十年,面对一个百年或者几百年的产业,我们才走了几十年,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处在青春期,既然是青春期,机会就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度是在讲什么呢?实际上是讲一个安全垫。我们在设定财务安全垫的时候,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要点是一定要把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分清市场在当下是上行、横盘还是下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上行,安全垫的厚度就不必要在意,也就是杠杆可以放大一些,如果是横盘,安全垫就要适中,如果房地产是下行的,安全垫就要厚。第二个要点,分清利润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其实从年开始,房地产的毛利润率或者净利润率是大幅下降的,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1%,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几个点,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只有百分之五六的利润就可以去招拍挂市场拿地。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融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百分之五六,普遍的融资成本是百分之七八,有的公司到了百分之十几,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第三个要点,作为一家房企,你有自己的战略,你的战略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还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是机会主义者,你是靠赌、靠炒,按照昨天有专家讲,房地产就是要贪,从这个概念来讲,你怎么做都没关系,那就看你的运气。但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要建议你的长期财务杠杆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而且是低的水平,这样的安全垫就要厚。房企的规模继续扩张有这种可能吗?从昨天到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房地产大佬、董事长、总裁们的很多论述,我想大家跟我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就是继续把房地产的规模做大,这个机会是有的,而且是肯定的。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有5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改善性的需求空间巨大。第二,城市化率才6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还有20%的机会,每年完成1%的提升,起码要10到20年的房地产繁荣期。第三,城市更新的机会非常大,只有这个城市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实城市更新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第四,人口迁移带来的都市圈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昨天樊纲教授也阐明了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就是这个迁移的流动带来了各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量也是很大的。第五,最近中央提出来内循环经济,这一点被充分的重视。因为出口受到了限制,并不是完全关掉,但是相比原来的比例是下降的,主要靠我们内需的循环来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个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显而易见,未来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问题是怎么样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其实昨天我也提到,我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5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