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优势 >> 人生大事,凭什么10亿
「葬礼是一个切口,能让你看见很多事,看见这个人这辈子怎么回事,这个家庭是怎么回事。」导演借主人公「老莫」传达出的殡葬师应该秉持的态度:人生除死之外无大事,做这行要有圣人心。
撰文
蓝洞商业赵卫卫
久旱的中国电影市场,终于等来了一场甘霖。
国产电影《人生大事》的热度,还在年的暑期持续攀升。6月24日上映以来,一路低开高走。豆瓣开分7.5,首周末实现票房逆跌;上映近7天,票房突破5亿已经毫无悬念。
这一成绩对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无异于一场久旱之后的甘霖。在观众和市场的期待下,各方纷纷上调对这部电影票房的预判,猫眼专业版显示,预计《人生大事》内地总票房为14.45亿。
年暑期档苦等佳作久矣,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导致电影院频频限流乃至关闭,诸多电影选择撤档择期再上。
《人生大事》是导演刘江江的处女作,其与监制韩延的配合,完成了电影真实支点+商业化杠杆的融合,成为电影内容质量的保证,而疫情影响三个月之后,电影市场被积攒已久的观影需求,成为《人生大事》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最大红利。
当下,《人生大事》带给中国电影市场的安慰是,中国观众对好电影的需求一直都在,只是被疫情暂时阻隔,其不会消失,而是等待着被召唤。
真实支点+商业化杠杆
《人生大事》的起点是来源于河北农村的现实社会,记者生涯的历练构筑了导演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底层观察视角。
导演刘江江,此前是河北电视台《村里这点事》的编导,这个栏目剧讲的就是农村真实故事,在近十年间,刘江江写过有关葬礼题材的内容,为了拍电影,他也去各地采风,收集大量真实的殡葬素材。
而在刘江江的成长经历里,他爷爷和大伯都是木匠,会帮村里人做棺材。而他也会偷偷躺在棺材里,浑身盖满刨花,浸染在松木被阳光浸晒后的气味中睡着,醒来时,大伯正拎着他的后脖领笑骂:「你个狗*的小物件。」
在不谙世事的儿童眼里,葬礼就是生活中好玩、好吃、有趣的一部分,会有唱戏、电影等多种娱乐形式,刘江江甚至认为这构成了他「文艺爱好的启蒙」。
点亮导演剧本创作的一瞬间,也来自真实生活。
刘江江曾在傍晚时分,看到一家殡葬店,店里的小女孩在写作业,而爸爸在忙碌干活,女孩桌上的暖色灯,照亮了殡葬店。这个温馨的家庭场景打动了刘江江,他开始构思以殡葬为切口的剧本故事。
最初的剧本名为《上天堂》。「上天堂」就是电影中殡葬店的名字,整个故事也围绕着这家殡葬店展开。
朱一龙扮演的莫三妹刑满释放回来,继承父亲留下的殡葬生意,但也要面对与父亲不可调和的种种矛盾,而小女孩武小文是「上天堂」的闯入者,她的外婆去世后被莫三妹送去了火葬场,她想找到外婆,也就追来了殡葬店不肯离去,机缘巧合被收留后,她与莫三妹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的离合悲欢。
最初,《人生大事》备案的故事梗概中,小女孩的出场方式更为大胆,她险些被「火葬」,被莫三妹救下,从此纠缠上了莫三妹。
最初,莫三妹的名字叫「莫三鼻」,监制韩延解释说,导演想体现当地父亲对孩子的珍惜,他们喜欢起脸上的器官作为名字,「像爱护我的器官一样爱护你」,但后来为了戏剧性更强,就改为了莫三妹。
一系列的改动背后,是戏剧感的强调,也是商业化电影的必然过程。《人生大事》是导演刘江江的处女作,其真实的支点贡献了电影行业普遍缺少的题材,也就是对殡葬行业从业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