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优势 >> 经济之殇是谁堆起了楼市这座大山
前两天发文,提出了一个质疑:谁掏空了劳动者的口袋。
大家都说是房子。
毫无疑问,对老百姓来说,房子的确是一座巨大的山。但是,这座巨大的山又是怎么堆起来的?我提到了资本的推力,很多人又尖锐地提出:请问,是谁给了资本这样的推力?
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是富于启发性的。
从源头说起,关于土地财政
最近,一直在看《人世间》,这部电视连续剧描述了一个贫穷的时代,光字片的房子破烂不堪,就那破房子,也不是你想有就有的。《人世间》中人与人之间的暖阳令我们泪目,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住房的艰辛?
那时住房是计划分配,大学留校的青年教师,没个一、二十年分不上一套像样的二居室;上海人均工资最高,人均住房面积却不到四平方米;而我现在所在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90平方米。那时房子的窘迫,绝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不是房子贵与贱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够住;一家三代挤在三十平米的空间中是常态。
历史的比较永远价值非凡。
这它述说了一个重大历史决策形成的时代背景,我们不能脱离了时代谈正确政治;而这个影响了半个世纪而且必将长期影响下去的重大历史决策,就是土地财政。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人是太傻了,哪里知道房地产成了个疯子。单位在西安郊区买了一块地,盖休养所,一亩地区区三百元人民币;第二年,单位出钱买了树苗,休养所的老人义务为农村劳动种树,村长却“觉醒”了,说你们想做好人,我爱死你们了,但是,挖一个树坑要收取五百元费用,这就是房地产商品化的魔性。
土地财政不仅仅要解决住房问题,更重要的也要解决地方财政的来源,这就是向土地公公要钱。所以,如果要问谁堆起了房子这座大山,那就要清楚房地产商品化的过程。
私人资本投资,当然要让人家赚钱;土地还是国家的,所以,赚第一桶金的是土拍。说是土地拍卖,其实是以租的名义,我们中国人经常干这种里子与面子不一致的事。因为,土地不能私有化,土地完全私有化必将引起对体制的重新定义,这是一条不可跨越的政治红线,所以,干脆让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以租的名义去卖。其实,说到底是猫和咪的关系,七十年租期,到期了再续租。
土拍赚了第一桶金,能不能说房子这座大山是土拍堆起来的呢?
不能,土拍只是成本的一部分,不能决定房价成了脱缰野马,一平米从八百涨到了一、二万,甚至二、三十万,完全超越了成本与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规则。
房价暴涨的原因,是衍生出了强大的金融属性
我们现在提出要回归商品属性,强调房住不炒,这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学的判定。暴涨的推手是资本,资本的集中衍生出了强大的金融属性。
什么是金融属性?
更多的解释是来自期货。要我说很简单,对应着房地产的关系,也就是房子具有了增值功能。更通俗点说,房子是可以用来炒的。金融属性越强,越炒得离谱,也就离开房子的商品价值越远,最终把成本与供求关系的边际线甩出二十条街。
其实,在股票市场常常看到这样的例案,一只烂得不能再烂的股票,有人讲了一个好故事,然后扯淡了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利好,就成了妖股。这一个炒字,就道出了妖股是怎样炼成的秘密。什么价值成长,什么赛道,都是以资本高度集中为背景,与这只股票的成长性,没有必然关系,在这样的投机炒作中,业绩与成长性其实是工具,是一个好故事而已,决定它成妖的是资金杠杆。
决定资本流向的原因只有一个:暴利。
而决定暴利的是资本的集中与垄断。这是一个前提,不然,一定会一棍子把全社会都打死了,因为,这座大山的确是全社会一起堆起来的,中国人是太爱房子了,我们的“家”字,头顶上是一定要有房子的;土拍、房企、银行贷款、中介、还有我们自己……,一起堆起了房子这座大山,所有方面都参与了这个投机的洪流,但是,房子具有强大的金融属性,推手是资本,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房子之所以具有了极强的金融属性,根本的原因是资本的高度集中。
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有九万多家,超过了全世界的总和,房地产不疯魔那才真奇了怪了,美利坚也只有五百家房地产公司;再加上撬动巨量的银行资金,这就是金融属性的土壤。这正是中国经济之殇。
疯狂之后的楼市了,是否会出现庞氏断裂?
我们已经知道了,房子这座大山是怎么堆起来的:这座大山是全社会一起堆起来的,逐利的资本是真正的推手。
我们的悲哀不仅仅是自己的口袋被掏空了,而是经济生活出现了极度的扭曲,几乎所有方面都在共享着这个浮肿的大蛋糕:土拍、房企、银行、中介、住房拥有者……,还有在未来即将加入的刚需,至于炒房客,其实没几个了。
它的恶果不言而喻。
老百姓的钱袋失去了流动性,实体经济失去了流动性,供求平衡完全被打破,已经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一旦刺破,岛国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就是见证。我们的财政将失去主要的收入来源,老百姓的资产将大幅缩水。
未来怎么办?
年初的一切政策都是在支撑并缓慢地消解这个大泡沫,避免出现庞氏断裂。有的砖家说,房地产没有泡沫;有的砖家说,我们银行的负债率比美利坚低得很多;有的砖家说,我们的人均收入快于房价上涨……;政策之手也在行动,银行在降息,首付在降低,各地在限跌。一切的一切,你都可以相信,但是,一切的一切,最终是市场说了算了,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局面,这是一个冰封的春天。
等待着我们的等待吧,未来不会大跌,也不会大涨,是一条长期的水平线;除非……除非用货币泡沫对冲楼市泡沫,而这恰好是最不可取的。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