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双减了,语文教学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4/30 19:10:37   

谈公平

公平之于课堂,指保证每个孩子参与高质量的学习,每个学生应获得与其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品质较弱、学习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课后将不再有机会参加补课班、提高班之类的学科培训了,家长也未必有精力、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课堂的遗留问题。怎么办?我想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分层式教学、精准化指导,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助力式学习,优化教学内容坚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改变程式化教学组织提高课堂的灵动感、趣味性、吸引力等,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接收到适宜于自己的内容和方式,恐怕是最有效的几种方法。至于评价杠杆的应用,也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之有物、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撬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相对持久的学习兴趣。

谈效率

时间角度来,应是用经济观指导教学时间分配,使投入和产出形成最合理关系。效率一词总是和任务、时间、流程、工艺等词义紧密相连。相对语文学科,应该是教学任务安排、教学时间分配、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相关概念。教学任务角度,我想用“精简、精准”两词做描述。一是进一步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筛选文本中必须学、必须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让课堂密度减下来,训练的精准度提上去。要明白“懂得取舍是最大的智慧”。二是教师要充分消化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常识和教学理论。并锤炼教学语言,努力做到精讲、讲准、少讲,把指导学生语用训练和领悟内化的时间多起来。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好,不如不讲。

时间角度来,应是用经济观指导教学时间分配,使投入和产出形成最合理关系。具体讲,无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还是综合性学习,每节课都有重点、有难点。重点、难点在合理的时间区间得到突破,教学就是高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这就要求教师聚焦重难点,对靶施策,避免“大水漫灌”式课堂。把重难点抛弃到繁琐讲解或者低阶思维学习活动的“汪洋大海”中,别说40分钟不够,恐怕再长依旧不够。

谈策略

提取思想,科学整合,克服模式束缚,灵活施策训练,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语用实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应然要求。文本有特色,教学有策略,两者意义相关,决定教学的效率。正所谓小说有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诗歌有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境,散文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灵动章法等。语文教学如果忽略文本的特点,忽视表达图式的细微差别,便无法引领学生真正通达作者的情感世界,发现文本的表达密码,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文体意识有必要再强调。另外,不同的单元组块特点,教学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和普通阅读单元各自组块指导思想不同,教学设计的策略自然不尽一样。

谈程序

关于程序,应是合乎学习认知原理、知识形成规律和文本思想情感逻辑的教学顺序。逻辑混乱必然无效,但常态的语文课不是无效而是低效。形成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学程序过于“理所当然”,“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缺少一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惊奇,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思维单线,答案确定,意义终极,语文学习便了无生趣,效率何谈而来呢!教师如果能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探入文本,寻到作者情感的脉动,以此为经,织起思维的纬,笼络起语言、修辞、章法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点,语文学习一定会聚焦目标,捞出干货。

双减政策下的“三不能、三必须”

不能“唯分数论”

不能上课不讲下课讲

不能随意挤占体美音课。

必须重视课后延时服务

必须提升作业布置水平

必须加强家校沟通合作

往期推荐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教材的变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