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背靠青山控股瑞浦能源或成电池原料价格暴

发布时间:2022/5/17 14:06:31   

上游原材料紧缺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前进的掣肘,维持供应稳定、安全成为当下动力电池厂商乃至车企的头等大事。就在供应紧缺的危机之下,一家不起眼的动力电池企业却因背靠青山控股,迎来了崛起的机会。

出品|搜狐汽车研究室

作者|罗京

编辑|李德辉

近期,动力电池涨价成为人们热议的新话题。下游需求崛起和上游材料紧缺,形成巨大的供需缺口,结果以涨价形式爆发。

上游原材料紧缺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前进的掣肘,维持供应稳定、安全成为当下动力电池厂商乃至车企的头等大事。

然而,就在供应紧缺的危机之下,一家不起眼的动力电池企业却因背靠青山控股,迎来了崛起的机会。

成立于年底的瑞浦能源,凭借着独创的SCL卷芯设计工艺,乘磷酸铁锂之风,用极具性价比的电芯叩开市场大门,已连续两年闯入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榜前十。

不过,要想让动力电池批量装机并非仅仅靠资本和原料便能达成的事情,一名业内动力电池工程师表示:“从动力电池设计到实际装机需要2~3年的时间”,但这是各方面都不出错的理想状态下,“通常还需进行各种验证,尽可能保证电池反应在可控范围内”。

下游无依无靠的瑞浦,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装机量从0到1的呢?

一、技术团队师承“航天电源”

瑞浦短短时间内实现装机量从0到1的秘密,除了青山给予资本和资源支持之外,还离不开其核心技术团队。

根据中国专利数据库显示,瑞浦能源至今共申请项专利,其中有董事长曹辉博士署名专利数量达到项;署名数量排名第二位的是侯敏博士,达项;第三位是余招宇博士,共61项专利。

根据这些技术人员过往发明的专利归属和合作发明人归属,可以发现,这些技术骨干在入职瑞浦能源之前,曾供职于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航天电源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所属的空间电源系统研究所(简称所),而早在年,所就着手应用于太空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制。

天上技术、地下结果。所于年投资万元成立了航天电源,并致力于把空间飞行器的电池及相关技术运用在新能源车上并实现产业化。

瑞浦能源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曹辉博士,曾任上海航天电源的副总经理,主持了国家计划“新型高能量电池和模块技术开发”项目和“低成本固态电池及产业化技术”项目,在职期间申请专利数量达81项。

瑞浦能源另一大技术核心人员侯敏博士,曾任职航天电源技术中心经理,从申请专利的主要主题看,热仿真分析、电池模块、电池系统是侯博主攻方向,3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授权专利,30项发明公开专利。

瑞浦全资子公司瑞浦青创能源的总经理余招宇,曾任航天电源制造中心经理,任职期间留下的专利也以电池模组、制造工艺为主。

图:侯敏博士和曹辉博士

成熟的团队很快便为瑞浦带来具有行业创新意义的技术。年瑞浦利用独创的SCL卷芯设计,将电池壳内空间利用最大化,极片更高,涂布的活性物质更多;还有极简盖板技术,减轻动力电池顶盖重量,增加电池顶盖的耐电压安全性,电芯能量密度提升6%,成本降低40%。

目前,瑞浦的LFP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达到Wh/Kg,结合不同容量规格,全面覆盖-km续航需求的车型。采用中镍高压的NCM能量密度也能达到Wh/Kg,满足km以上续航里程的客户,安全性及循环都更为出色。

公司现有的产能达26gwh,随着温州gwh和佛山30GWh产能规划逐步释放,瑞浦预计在年争取国内外产能合计达GWh,满足车用、储能、船舶、电动工具等等应用场景。

二、乘上磷酸铁锂的东风

虽说,背靠青山的瑞浦有着镍矿供应保障,但让电池出货量腾飞的,不是三元,而是磷酸铁锂电池。

瑞浦入局动力电池的时间正好是年底,然而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宛如进入“寒冬”,行业格局迎来洗牌。

彼时,由于国家对动力电池补贴政策转向高能量密度的三元,导致大量磷酸铁锂企业产能荒废,盈利每况愈下,一些高财务杠杆的企业直接宣布破产。

以沃特玛为例,这家曾在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三的企业,因旗下全线产能为磷酸铁锂电池,缺乏三元技术储备,而不得不面临客户流失,紧接着产品质量也频频出现问题,最终扛不住巨额债务,走向破产清算之路。

可就在这尴尬的时点,瑞浦并没有等待行业风向明朗,反而加紧发展脚步,仅用11个月时间,公司工厂便从一块平地到3GWh动力电池产线小批量生产阶段,其原因正是出于青山拥有着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借机逆袭而上。

可惜的是,瑞浦推出Wh/kg的三元电池,并未能成为有力的竞品。一是当时行业集中度在拔高,装机量明显向头部企业靠拢,光是宁德时代一家市占率便由年的29%上升至年51%,再扣除比亚迪,二线和外资电池厂的只能去争夺剩下32%份额。

二是,下游电池厂对镍的渴求度并没有让镍的价格长期维持高位,从年硫酸镍价格走势看,直至年6月,镍的价格都与以往持平,7月后逐步走高,但在10月份左右便拐头向下了。因此,当时青山手握大量镍矿,也难以为瑞浦增添多少竞争优势。

相反,由于瑞浦处于刚发展阶段,产能规模较小,相对于别的头部大厂而言,在电池的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瑞浦市场总监张小聪曾坦言,年推出的三元产品在市场遇冷,其原因在于性价比不如可以满足公里磷酸铁锂。

出师不利的瑞浦很快调整了公司产品战略,并抓住了下一轮行业变化趋势,磷酸铁锂装机量大回潮。

瑞浦的磷酸铁锂电池先在商用车领域发力。据悉,温州交运集团是瑞浦LFP电池的首位客户,年瑞浦第一代LFP产品上市,交运集团主动为其电池提供测试环境,为辆纯电动公交车配置1组瑞浦的LFP电池,贡献瑞浦当年20%的销量。

不仅如此,温州交运还力推浙江中车公司、厦门金龙公司与瑞浦在温进行合作,助力让郑州宇通、苏州海格等龙头企业,加快瑞浦产品的测试和装配。

拿下商用车后,瑞浦通过配套两款上汽五菱的车型宝骏E和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EV,继续提升磷酸铁锂装机量。

年7月,瑞浦第一次闯入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就是因为批量供应五菱宝骏E,随后顺势切入五菱宏光MINIEV的供应体系,年五菱在瑞浦下游配套占比达43.3%,对瑞浦保持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可谓功不可没。

上汽集团还是瑞浦最大的外部战略投资者。今年2月上汽集团通过旗下上海尚颀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设立专项基金投资瑞浦能源,规模达22亿。而很快,上汽集团直接与青山实业展开合作,3月24日在广西柳州签订2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

当下,瑞浦还在积极开发中高端车型客户。去年11月瑞浦获得吉利控股旗下多个中高端车型品牌定点,包括Smart、沃尔沃、吉利和极氪等,配套规模将达到10GWh以上,预计届时瑞浦的三元电池将进一步放量。

三、青山“下探”

借助磷酸铁锂大反攻,瑞浦装机量暴涨,再加上背后有青山撑腰,下游车企更加青睐这家不起眼的电池新势力了,同时也让这家企业有种“太子”既视感。然而,青山实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