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房价上涨的极限在哪

发布时间:2022/6/21 11:13:47   
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687575.html

房子的事,总是牵动着大家最敏感的神经。

最近,各地开启了“催买”模式,郑州、哈尔滨、兰州等省会城市的楼市政策都相继松绑,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取消限售。

连某个国字头的报纸也下场,“把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搞好,把经济搞上去,一切就好办”。

但此时,楼市最大的呼声是什么?是希望银行体谅收入受到疫情的影响,能够把还贷时间缓一缓。

终于在经历了舆论发酵后,银行改口做出了回应:

可能这才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而且从数据看,清明节期间,像上海、南京、宁波、大连等一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在也遇到罕见的锐减。也就是说目前所出台的这些楼市政策,比如像放开限购和认购标准等无法解决目前楼市的根本困局。

为什么?

因为经历了四次周期后,我们的楼市真的已经见顶了。

相信大家听说过很多人的分析,从政策、出生率、、城镇化、人口结构,或者其他国家的经验,看着都有一定道理,但你是不是觉得,看完都没有太大的感觉?

这就对了,因为这些分析统统都没有说到本质——钱。

不光是现在的钱,更重要的是未来的钱。因为我们都是贷款买房,大家在未来还能不能拿出更多的钱去买房,才是房价还能不能继续坚挺的关键。

未来的钱怎么算?有一个数据——居民负债率。

根据央行的数据,年,我国的居民总负债6万亿元,负债率也就18%。然而到了年,居民负债达到了66万亿元,足足增长了11倍,居民负债率也增长到了65%。

增长的这60万亿元负债,就是推动这十多年来房价上涨的最直接因素。

所以,只需要搞清楚居民的杠杆还能不能继续加,基本能看清楚房价的天花板在什么位置。

来看一下,我们当前的居民负债率大概在65%,对比发达国家,美国是80%,韩国、英国、加拿大都超过了90%。

看起来,我们的杠杆好像还能继续加,房价也还能继续上涨。

要是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的计算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居民负债率的计算方法。常规的计算方式是:

居民负债率=居民贷款额度/GDP

年时,我国国民收入在GDP占比为42.7%。这样一算,我们的负债率达到了可支配收入%以上的水平,基本已经不具备继续增加的空间。

即使以全球最高的,澳大利亚%的负债率来看,房价的极限空间也就还有20%。

但要注意,这20%并不是全面上涨,而是涨少跌多。

我理解很多人想抄底捡漏、然后等着房子涨价想法,因为在过去十年,身边很多人都通过买房实现了身价的暴涨。而没上车的人,除了后悔什么都没有。

但在年,已经没有这种的“暴富逻辑”,普通人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随便买房就能暴赚。现在只剩下“中产逻辑”——守住现在的财富。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期,整个社会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各种杠杆拼了命想上车。但在经济增速放缓、政策风向转变的时候,守住生活的下限就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之前想的是如何节衣缩食先买一套房,而现在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证未来的生活质量不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不能左右政策,不能左右国家大势,唯有把钱投在正确的地方,才能保住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资产。

所以现在要好好想想,你的钱都放在哪里了:

房贷。如果你已经上车,而且持有的是一线城市的强势板块,那么在人口流入的支撑下,房价或许还能继续坚挺,但资产的增值速度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

而且,人生的走向不是由一次正确的选择就能决定的。除了买房,还要重新审视生活里的其他支出。

家庭日常开销、孩子教育支出。这部分在大部分人的规划内,通过开源节流,预先安排尚可掌握。

生病、各种意外的支出。这种事,避无可避,却往往像个无底洞一样,可以瞬间吃掉我们辛苦攒下来的积蓄。

就像前几天一位朋友打电话找我借钱,他在北京拼搏了好多年,终于在前两年上了车,和新婚的妻子一起买了个小三房。多年努力,幸福生活就在眼前。结果一次熬夜加班中,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医院ICU,人救了回来。

30多天的住院一下子花光了所有积蓄,连带着刚买下没几年的房子,也在折价出售。出院后他心酸感慨说,辛辛苦苦这么些年,赶不上生一场病。

朋友的故事让我叹息,也说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对于供房者来说,要保证30多年时间里,一家老小没病没灾,简直比楼市暴跌的概率还低。

而一旦危机到来,存款全部投给了房子,未来还有几十年的房贷要还。这么脆弱的家庭,又怎么护得住两代人平平安安?

我也诧异地发现,很多人对风险的认知,几乎到了一无所知的地步。

问了身边很多人,得了大病怎么办,第一句话就是我有医保,觉得已经后方无忧。每次我都忍不住去戳破真相,因为大病面前,医保根本不够看。

比如,医保可报销的药品有多种,在市面上20多万种药物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医保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上以上、报销比例外和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都是要自己承担。

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遇到疾病、意外等风险时,帮我们承担风险,把损失降到超低。

假设一场病可能要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医疗险报销后,没花一分钱,重疾险的万赔付用来来补偿看病期间的5年家庭收入损失,生场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更不用走投无路去卖房。

但一定要注意,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

因为不懂相关知识,买错保险,最后赔不了钱的,大有人在,大家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为了避免大家掉进买错保险的坑,在此,向大家郑重推荐我的老朋友,一家专业的第三方保险

他们平台是中国保险监管部门于年批设的全国性保险服务持牌机构,是老牌的正规军。

年还跻身世界保险中介前20名,成为全亚洲唯一入围的保险中介企业。

平台靠谱,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建议大家在挑选具体的保险产品前,都去找他们做个全面的了解和咨询。

平台顾问团队从业年限长,精通财税、法商、医疗相关知识,专业靠谱,严格按照国家版权局认证的DOSM模式来为大家服务,全程只提建议、绝不推销。

我体验过他们的服务,咨询顾问花了半小时来了解我的情况,根据我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保障需求,给我做了一份详细的家庭保障方案,还比传统机构节约30%-50%的费用。

保险顾问详细沟通后给出专属的方案

这次特意争取了50个免费咨询的名额给到大家,先到先得,下文可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