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杠杆

策略的熵增思考和公司失败研究1

发布时间:2022/5/20 0:02:57   
初期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熵增随着环节和冗余的增加而增加。在投资环节,追求简单的逻辑框架和底层、简单的行为模式和方法论以及简单的易于验证的判断标准,不仅有助于具体实践环节和经验的持续沉淀,而且能够将熵增降到很低的程度。

用期权或期货来构造类多头的形式,借用免费的杠杆以期做到跟随底层资产的效果,同时用剩余资金来做现金管理的增值,进而超越指数的策略,看似完美的天衣无缝,实则落入知识盲区或经验盲区的陷阱。所谓的聪明,仅仅是小聪明。分析来看,衍生品与现货最大的区别是杠杆属性和期限属性,杠杆虽然看上去是免费的,但实际操作上就会有基差成本、结算价差异成本、手续费成本、到期移仓成本和分红等损耗成本;而期限属性决定了不论是期权还是期货,都具有明确的到期结算的属性,期货合约散户无法进交割月,期权买购合约有到期快速损耗时间价值等等成本,如果期权卖沽合约则又需要考虑期权非线性的因素初始构造市值与市场价格波动后的市值会出现偏差,进而有持续积累的偏差调整成本。

距离来说,例如近2年股指期货合约常常有贴水于对标指数的现象,于是很多卖方机构开发出中期或短期的指数增强型策略,买贴水近1%-2%的近月期指,以期获取期限内超越对标指数的结果,当然常见的情形会有期限价差最终收窄甚至归零的效果,体现出来该策略短期的效果很好,但一旦行情预期扭转,远月合约的排列会快速从空头排列进入到多头排列当中,正常的逐月移仓逐月跑赢的策略,就遇到了突然“死机”的现象,此时如果放在外面节约的资金做了固收理财,或者类固收策略,暂时取不出来或处于浮亏状态,要向把现在主要的期货跟随头寸快速转为现货头寸就没有足够的资金。那如果选择继续后移就要承受远月升水的苦恼,此时刚刚几个月赚的贴水修复的钱,又马上会在未来还给市场。如果暂时不移仓远月,手里近月合约到期后,又可能错过现货的大幅上涨,捡了芝麻反而丢了西瓜。相比简单的持有现货,采用更“聪明”的贴水期货移仓换月的方式,可能短期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思维惯性往往陷入“知识盲区的陷阱”里,因为过多的思考和策略选择隐含了时间和仓位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带来潜在的熵增成本,一旦潜在的熵增成本被疏忽的话,就会变成实际的成本,所以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我们尽可能的将潜在的熵增成本考量到不就行了吗!No,绝非如此简单。如果基于上述策略,你再考虑期指合约的基差排列规律和合约到期时交割价格的形成规律的话,你就又引入了新的不可控变量,只要这个变量是不可%控制的,无法保证规律是%有效的话,就会有的确定性损耗,为这种新的不确定性的环节进行交易决策,又会形成新的熵增环节和新的成本支付。

所以,我们往往为了节约一个不确定的变量,引入另一个不确定的变量,又为了解决第二个不确定的变量,引入第三、第四、第五......个不确定的变量,随着变量的增加,确定性一路下滑,思考的复杂度成指数级别上升,系统的熵增也快速提升,走向失败就成为了必然。

我想,了解资产价格围绕价值在长时期的时间段内做回归波动,而非趋势波动的话,这种%确定性的事情把握住的话,对于变量的选择和考量就可以有效的简化很多,也从容很多。比如均线策略的长期无效但短期有效且有效性边际衰减的特性,比如期权买方时间价值成本的持续损耗与一次性夺回的特性,又比如很多期权策略在同一时期的行情下互为博弈(有效与无效)而拉长周期看又进入到(无效-有效)的状态;从历史上来看,就连价值投资与技术分析(现在加入了量化)两派的绩效也往往呈现着中短期有效性互为博弈的现象。种种例子都能够看到,按照趋势的角度思考投资,等到发现趋势的时候,就是该趋势接近尾声的时候,不论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单一策略的有效性,亦或者是主流基金经理们的绩效表现,均无不是遵循着均值回归的定律,而站在均值回归定律的对立面的,则是趋势。

当然,上述的结论过于绝对,如果再严谨一些的话,可以表述为:在一个能够长期维持的系统或子系统内,遵照均值回归的方法论将远好于遵照趋势的方法论;但,如果在一个无法长期维持的系统或子系统内,还是要务必遵照趋势的方法论,因为该系统早晚走向崩溃。

简单举例,如果你做一个策略,这个策略是长期有效的话,那么市场里的钱早晚被你赚光。但是既然这种人的智商能够达到的高度来创造出的这个策略存在的话,资本市场也就没有其他的参与者存在的必要,进而资本市场早就消亡了,所以从逻辑学逆否命题不成立的角度来考虑,这种长期有效的策略是不存在的。再进一步思考,既然单一的长期有效策略不存在,是否存在一个迭代进化的复杂策略能够做到维持长期有效呢?请回到本段落的第二句话,再做一遍递归,就能得出答案。

再简单举例,在投资一家公司的股权时,如果能够确定的是这家公司最终会走向衰亡,那请尽快遵循趋势策略,而且是基于价格趋势的策略,这样的话,至少不会承担价值最终归零的风险。但一旦遵循均值回归的策略,给予一个估值回归的曲线的话,将会承受价值归零进而估值无效的后果。

最后距离,如果确定一家公司的生意在可预期的未来能够维持下去的话,在长期估值的低估区下手,高估区离手或减持,将会比追踪价格趋势的方法论有更大的胜率。

《公司失败研究》之商业模式偏:

A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不能太小。如年的摩托罗拉的铱星通信系统,太过超前,费用高昂,类似今天马斯克的星联通信系统,但当时客户不足,导致57亿美元的投资打水漂。目前来看年以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就处于导入期,市场空间太小,年销量预计达到5-10万辆。

B竞争的优势和竞争的强度。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性的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产品质量、技术、信誉和市场营销都不及大公司,无法形成成本领先的战略和产品差别朕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但它可以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异化的优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同时,差异化也是降低竞争强度的重要方法。

C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