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玉林行之三经略台真武阁谜团探究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袁承咏文/图
元结来到容州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了。他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到了容州仍没有消停,还要平息一些小的匪乱。于是,经略台诞生了。
在他的授意下,筑起了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4米左右的指挥台。每天,他早早地来到这里,集合士兵,开始训练。这里,旌旗猎猎;这里,鼓声威武。士兵们杀声阵阵。
没多久,匪患也平息了。容州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夕阳下,他会和几位同僚沐浴着绣江的江风,在此喝上几杯小酒,缅怀一下当年同史思明叛军作战的光景,隐约地表达一下对先帝因沉湎于杨贵妃温柔乡而酿乱的感慨。席间,不知有谁透露,此地正是贵妃娘娘的故乡。先生更会因此嗟叹不已。当时,经略台附近还没有如今仙女般的贵妃雕塑。否则,此地一定会成为他进行政治教育的最佳基地。
曲终人散时,满天星斗,远处不时传来蛙鸣。这时候,他会望向远处的北方。那里有他的故乡、他的爹娘,还有他的皇上。
过了五十岁的时候,他似乎有一种预感,总是感觉身体哪儿有不妥。于是他不断给皇上写信,要求回到北方。公元年,皇上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他急急忙忙地赶回了长安。也许是了却了一份心愿吧。没过几天,他就与世长辞了。元结大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诗,让我们读到了这位天宝年间进士的文采,然后,就是这座满含情怀、韬略、责任和乡愁的经略台。
时光飞逝,转瞬年过去,天下转到了老朱家手中了。朱元璋时代对官吏管治严苛,官员们稍不留神就要掉脑袋。
年,容州地面总闹火灾,民怨纷纷。州官不敢掉以轻心。听说真武大帝是专门对付火神的,于是在经略台上建起了一座庙,把真武大帝请来。至于是否能把消防工作搞好,不得而知,但至少对上对下都有一个政治交代了。
到了万历初年的时候,这座庙已经相当破败了,州官决定扩大基建规模,建真武阁。建阁楼的消息发出以后不久,就有一位木匠前来揭榜,说他可以建造此阁,而且很快做出了阁楼的模型,呈给州官看。州官感觉不错,就定下来干了。
在这位木匠的精心打磨下,阁楼于年完工。阁楼坐落在威武的经略台上,更显巍峨。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阁楼奇特之处在于全阁不用一件铁器,条木构件,都以榫铆连接,彼此扶持,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
更为奇特的是二楼的四根大立柱。这四根大立柱悬空而立,下离二层楼板面2厘米左右。却承载着二、三层屋檐落脚点,和三楼楼面的重量。当时,几乎没有人明白怎么回事,只当是有仙人的法术显灵。
这位结构力学的专家玩了一次建筑魔术。实际上,这个楼的整体建筑框架是稳定的,18根直通地面的柱子牢牢地把整个建筑撑住了。但是,这位建筑师在二楼设计了四根不落地的柱子承重,所谓不落地,其实是通过连接这四根柱子的支点挑起了重量,而这个支点再通过一个装置把承重的力,卸载到落地的柱子上。简单地说,看起来不落地,实际上,是通过杠杆原理拐了一个弯落地了。
这里的难点就是要找准那个平衡的支点,出现一点偏差就会弄巧成拙。按照杠杆的平衡原理,他必须考虑力臂力矩,还要考虑四个方向的重量,计算必须十分精道,这样才能找准。多年过去了,真武阁经历了风吹雨打甚至地震,居然没有出现结构性问题。最近一次,年3月22日,容县遭受了持续5分钟的12级大风伴随暴雨袭击,真武阁出现一定损毁,但是仍然屹立不倒。
我考察的时间太短,而且阁内没有任何照明,一些细节看得不够全面、真切,但是我可以肯定,里面一定有备用的加固设计,否则,一座轻盈的放置了砝码的天平放上年,也不会平衡如初。
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当然,其他三大名楼有些不服劲,我们都是名人频登,诗文等身,你凭什么呢?我认为,楼,始终是建筑,建筑回归建筑,是对人文空白的填补,价值更高。有些诗是不需要文字的……
也许是重文轻理的传统,这位伟大的结构力学专家将真武阁建造完毕后,就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云烟中了。史册浩瀚,可以记下帝王的生辰死期;丹青也单薄,竟无法容纳一位专家的姓名。
可以肯定,他的后人就在我们中间,也许是那天前来游学的娃娃,也许是在阁楼内上下打量的建筑系学子,也许是在这里放飞无人机鸟瞰阁楼的游人,也许就是发现这座建筑价值的梁思成!历史往往就是一个圆圈,尽管其呈现的面貌五光十色,最终将走回精神的原点……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