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杠杆 >> 光杠杆介绍 >> 活下来,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
、气尽棋亡
活下来,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前提,商业亦如此。
生动的死活概念,可见于围棋。作为变化最复杂的智力游戏,围棋的基本规则仅有八个字:
气尽棋亡,隔手提劫。
围棋的有趣之处,在于只制定了极简的底层逻辑,却变幻出无尽的世界。
所谓气尽棋亡,是指假如一块棋没气了,就会死掉(从这点看,围棋是暗喻人之生死的哲学游戏)。
开局时,棋盘开阔,棋子们活得都很敞亮,有的是气。可随着中盘厮杀,短兵相接,气会越来越少。直至外围完全没气。
所以,在围棋对局中,你一方面需要抢地盘,一方面需要赶在被彻底包围前,于内部做出至少两只眼来。
作为一个心不在焉的围棋爱好者,我在对局时会默念:要有地,要有眼。以此提醒自己别只顾过手瘾。
想起空降师的名言: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围城、围棋,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起初一片开阔,觉得人生到处充满可能性,长大后开始四处抢地盘,然后气越来越紧,生活渐渐逼仄,呼吸愈发困难,此刻突然发现:嚓,眼位不够,还没活!
2、活下来,一切好谈
索罗斯的箴言:活下来,一切好谈。
俞老师说:开始创业,有两个要素很重要--
第二、你这个商业模式未来到底有怎样的大市场;
第一、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
马老师谈及创业时,认为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做简单的事情。
就一件事情,围绕一个主题:
做最简单和最快乐的事情。
不做大战略一类的事情。初创公司,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情。
没战略,活下来就是战略。
(本文原写于年。几年过去了,“活下去”对大公司也成为一个命题。)
3、两眼活棋
有两个真眼,才能活棋,亦是基于气的推演,而非设定。
如下图,黑棋仅有一只眼。当周围完全被包围住,只要白棋走在A位,这块黑棋就“气尽棋亡”。
如下图,黑棋有一只真眼。当周围完全被包围住,即使白棋走在A位,黑棋还有B处这个鼻孔出气。
由于双方轮流走棋,白棋下一子,最多堵住黑棋一只眼。按照规定,白棋这一子自己没气,放不进去。
围棋里的“眼”,是一种比喻。让我们再看看人和动物的两只眼。
为什么人类是两只眼?而不是一只眼,或者三只眼?
一只眼睛,能够成平面图像;
只有两只眼睛,才能够成立体图像。
只有立体图像,才能够帮助人和动物形成视觉上的景深,进而判断天敌或者猎物的距离。
三只眼睛的话,不仅不经济(配眼镜需要三个镜片),而且三只眼睛叠加的图像对大脑运算来说更麻烦且益处不大。当然对自动驾驶而言也许不一样。
成年人的双眼约隔6.5厘米,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合起来就得到立体感觉。该效应叫做“视觉位移”。
一个自然界的问答:为什么蛇的舌头是分叉的?
蛇信子以捕获气味颗粒来辨别方向,分叉犹如气味3D,亦是类似原理。
又如,科学家研究,实现机枪最大杀伤力的方法是:两挺构成交叉火力。此谓两只“枪眼”。
两眼也如杠杆原理,一个眼是支点,一个眼是作用力点。
两眼还可以如发电机里的两极,构成磁场。原本虚无的岁月,便如转子般在其间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源源不断地为人生发电,令时光之循环变得有驱动力、有意义。
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本文的两眼论更像是“鼻孔”。若只有一个鼻孔,一旦堵住此命危矣。
可以救急的是嘴巴。嘴巴大约相当于企业的现金流。有相当多的公司,仅有一个“鼻孔”,甚至一个都没有,也能借由嘴巴的现金流制造繁荣假象,这类公司,出现问题便无力回天。
再往上,佛教云:生命尽在呼吸间。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体证了生命的精髓。
人的两只眼睛也有强大的隐喻价值。例如富兰克林说,幸福婚姻的秘密是:
“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只眼。”
再如挤眉弄眼,眉目传情,都有赖于“两眼”。
4、“两眼论”的思维游戏
围棋的“两眼即活”理论,在商业模式上有非常有趣的映射。我以这“两眼论”为思考模型,探究企业本质,权作思维游戏,颇有乐趣。且让我拿锤乱敲一番。
今天下午在停车场看到一辆早期的特斯拉跑车(TeslaRoadster),即使其不是电动车,光是造型已很勾人。
特斯拉SUV之X系车型,为了未必那么实用的鸥翼门设计,不惜推迟发售。马斯克深深明白,当时特斯拉的两只眼是:
电动车+豪华车新品牌(新品类)。
年底,该公司强调,特斯拉在美国超豪华类型的汽车中几乎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则是最新升级的宝马7系与奔驰S系列,而非别的电动车。
当人们还在怀疑特斯拉的时候,其实它已经成为七万美金以上美国汽车市场上的销售冠军。
电动车是触发点,决策点还是豪华车。有钱人们一直期待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具,这是购买的基本面。钢铁侠同学对此“两眼”了然于胸,所以死磕鸥翼门。
从这点看,马斯克本人,也有“技术+商业”两只眼。
5、用“两眼论”的锤子乱敲
几乎所有商业逻辑,基本上是两点:
1、创造价值;2、获得回报。
姑且可以用这两点作为商业的基本“两眼”。
例如,谷歌成立之初,用免费搜索(其实是AI)为客户提供价值,然后用竞价广告获得回报。
有了这两只眼,公司才算活下来。
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类似逻辑:流量+变现。流量是广义的价值,不管社交,内容,商业,还是娱乐。
当然,由于VC和并购,有些公司也能仅用“一只眼”飞一阵子。
又例如先锋基金,其基于市场有效理论(主动投资很难战胜指数),专注于指数基金,这是第一只眼。第二只眼是先锋基金打破传统,只收极低(甚至不收)费用。
两只眼不止是业务层面的,也可能是战略层面的。
当年3Q大战后,马化腾曾自问,腾讯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他从16个高管的21个反馈中,圈定出两个:
1、流量;2、资本。
这是从开放的、生态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的两眼,利用资本释放流量资源并创造更大的价值,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企业的基因很难改变,但外部环境在变化。例如微软,早年的两眼是“Office+Windows”,现在呢?“Office+云计算”。
变化的两眼,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中,继续活下去,通过变革持续自身的竞争优势,甚至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实现垄断。
两眼,也绝非扁平。
例如亚马逊,早年的两眼是“图书+电商”,然后是“电商+开放式平台”,然后又有云计算,不断更新“两眼”,即所谓嵌套式平台。
又如iPhone的两只眼:移动智能终端+iOS。
安卓手机不管做得多好,也只有一只眼。所以小米拼命想去找第二只眼,做小米生态,做万物互联,都是这方面的努力。
城市也可“两眼论”,例如:
拉斯维加斯:奢华酒店+(赌场、娱乐和会展);
硅谷:斯坦福+科技创业;
上海:老上海文脉+长三角商脉;
深圳:腾讯华为+青年精神。
国家何尝不是。
国家智慧之“两眼论”是:雅典智慧(自然科学)+耶路撒冷智慧(道德信仰实践);
近几百年人类幸福指数级增长的“两眼”是:市场+科技。
还有(我将上面的变成了):
元宇宙的两只眼是:内容硬件;
比特币的两眼是: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数字化的移民;
茅台的两眼是:酒精信仰;
......
试着把这个“两眼论”游戏玩儿下去,会非常有趣,也很有挑战。
6、科学和哲学的“两眼论”
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职员,何以在一年之内引发了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时间、空间、能量、光和物质)的三大革命?
在谈到爱因斯坦的奇迹时,杨振宁讲述了几个与“两眼论”有关的秘密:
相对性(relativity)这一名词的发明者并不是爱因斯坦,而是庞加莱。
洛伦兹写出了“洛伦兹公式”,可是他也没能抓住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个革命性思想。
杨振宁对此评论道:
洛伦兹有数学,但没有物理学;庞加莱有哲学,但也没有物理学。
如爱因斯坦所说:
“物理学家们说我是数学家,数学家们又把我归为物理工作者。
我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人,虽然所有人都认识我,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杨振宁特别提到了眼光,也就是本文“两眼论”所强调的景深:
爱因斯坦没有错失重点是因为他对于时空有更自由的眼光。要有自由的眼光(freeperception),必须能够同时近观和远看同一课题。
何谓“自由的眼光”?他总结道:
远距离眼光(distantperception)这一常用词就显示了保持一定距离在任何研究工作中的必要性。
可是只有远距离眼光还不够,必须与近距离的探索相结合。
正是这种能自由调节、评价与比较远近观察的结果的能力形成了自由的眼光。
由是,“两眼”,绝非是指两个单眼的叠加,而是一个能自由调节的智能系统。
两眼,只是视觉系统的“摄像头”。视觉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生物体具有了视知觉能力。
就像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的人生,偏向于谈及“精神”和“物质”这两只眼。
但是,在斯宾诺莎看来,“精神不是物质,物质也不是精神;大脑进程既不是思想的原因,也不是结果;这两个进程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和平行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实体。”
“精神和形体并不相互作用,因为它们不是异质的,它们是一回事。”
爱因斯坦自己也总结过近代科学的两只眼:
起源于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比如《几何原本》中的演绎逻辑);
发端于文艺复兴的系统实验体系(以实验寻求因果)。
二者缺一不可。
7、个体的“两眼论”
再从世俗的个人角度,来看看“两眼论”。
贝克汉姆红这么久,靠的是两道弧线:
1、任意球弧线;2、苦心经营的商业轨迹。
此谓他的两只眼。
李安的两只眼:家庭的东方传统文化浸淫+美国学院派电影的修炼。
又如美女。人们总在讨论男人爱的是白玫瑰还是红玫瑰。其实男人迷恋的是:
1、泛白的红玫瑰;2、透红的白玫瑰。
这里的秘密是:“一流的智慧是指同时抱持相反的两种看法,却仍然维持运作的能力。”
巴菲特的两只眼呢?
他自己的答案是:“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
巴菲特小时候送报纸、捡打飞的高尔夫球贩卖,在理发馆摆弹子球机,都是做企业的经历。
某种意义上,巴菲特是以投资股票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倒过来说也对。——“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地做出正确决定。”
在其漫长的投资生涯,巴菲特屡次冲向管理第一线,斗工会,抓经营,出任生死关头的所罗门公司的临时CEO,展现了其两只眼的强悍力量。
仅仅如此,不足以将巴菲特推向世界之巅。当上面两只眼合二为一后,他找到了新的一只眼:保险。利用新眼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他的“企业投资家”这只眼找到了新支点,进而撬动了地球。
这种内在关联、交叉火力似的双眼能力,绝非搭积木般的所谓跨界。
再说阿尔法狗之父,哈萨比斯。
他在剑桥大学女王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加入LionheadStudios工作一年,之后创立了ElixirStudios,以商业实践人工智能。
随后他重返校园,于年获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两只眼是:计算机+认知神经。
马斯克学的是“商业+物理”,所以称为最厉害的科技包工头;
扎克伯格学的是“计算机+心理学”,因为如格林斯潘所言互联网压根儿就是心理学。
乔布斯的秘密则是世人皆知的“科技+人文”。
这就是所谓π型人才。
8、交叉、跨界、π型人才
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说:“现在社会上最稀缺的就是π型人才,我们在学校里把专业学好固然重要,但当一个人在两个领域有深度认知的时候,他不是简单的1+1,而是1后面多加了个0。”
π的两竖,姑且也可以算作一个人才的“两眼”。
我们可以说,因为未来不可预测,π型人才更能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不过,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两件事情上都搞通,那么他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通过快速学习而获得洞见。
这就是π上面一“横”的价值。
两眼不止是交叉学科,更不是简单“跨界”。
科际整合又称跨领域研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合作,在同一个目标下进行的学术活动。
此类多学科合作项目通常由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如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或者女性研究)。不过,也有不少科际整合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如纳米科技等。
只有在综合了数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时,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处理综合了量子物理及计算机科学,而生物信息学则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许多科学家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多个学科的整合,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不少棘手问题,如AIDS、传染病、全球暖化以及生物多样性殆失等等。
另一方面,相对于当前学科过度专业化所造成的限制而言,科际整合也被视为一种矫正。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
跨界呢?尽管大多时候只是东郭先生们的庇护所,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也算是喜闻乐见,颇有娱乐价值。
9、真眼与假眼
围棋里,可以做出两个铁打不动的“真眼”。对手再高水平,也不能把我有两个真眼的棋吞掉。
棋以外的事物则不然。没什么是永恒的,没有永远的真眼。
1、在形成期,第一只眼经常是第二只眼的基础。从“零到一”是第一只眼,“从一到十”是第二只眼。
2、第二只眼,是对第一只眼的超越式创新。
当年乐视不甘于只找到第二只眼,而是要建一个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只能作为结果,而非“计划”。于是乐视找了一堆新眼,包括电动车这一超级大眼。可惜全是假眼。
腾讯则自我革新,不断探寻下一个眼。以自伤其指的勇气,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396.html